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医院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合临床,探讨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现将本院近4年医院感染阴性杆菌分离结果及耐药性监测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医院感染 革兰阴性菌 耐药 现状 合理用药
  • 简介:  1AmpC酶的基本特性  AmpCβ-内酰胺酶是一族由阴性杆菌产生的、具有碱性等电点、不被克拉维酸抑制而能被氯唑西林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按功能特征分类属Bush-J-M1组,按分子结构分类属AmblerC类.分子量通常在32~41kD之间,个别质粒介导的AmpC酶分子量达到42~43kD.高产此类酶可以导致细菌对除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

  • 标签: 产酶 酶研究进展 阴性菌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临床分离阴性的流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对2005—2007年RICU收住患者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RICU277株阴性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32.49%)、不动杆菌(23.47%)、肺炎克雷伯杆菌(20.22%),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粘质沙雷氏和大肠杆菌;阴性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结论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对阴性仍高度敏感,掌握和了解RICU阴性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耐药监测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阴性病原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共分离1 742株阴性,根据检出年份将所有病原分为2012至2015年组(n=739)和2016至2019年组(n=1 003),对两组病原的构成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至2015年中,前5位分离为大肠埃希(43.0%)、肺炎克雷伯(18.9%)、鲍曼不动杆菌(8.1%)、阴沟肠杆菌(5.5%)和铜绿假单胞(4.6%)。2016至2019年中,前5位分离为大肠埃希(41.6%)、肺炎克雷伯(28.8%)、鲍曼不动杆菌(6.6%)、铜绿假单胞(4.3%)和阴沟肠杆菌(3.3%)。与2012至2015年相比,2016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的检出率增加(χ2=22.327,P<0.01),阴沟肠杆菌、沙雷属和罗尔斯顿属检出率下降(χ2=5.333、7.677和23.146,P<0.05或<0.01)。2016至2019年,大肠埃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低于2012至2015年(χ2=16.661和4.709,P<0.05或<0.01)。与2012至2015年相比,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外,2016至2019年肺炎克雷伯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增加(P<0.05或<0.01)。2016至2019年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2012至2015年(93.9%比41.5%, χ2=19.849,P<0.01)。与2012至2015年相比,2016至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升高(χ2=7.016、6.079、4.843、8.012、12.442、17.034和4.347,P<0.05或<0.01),而铜绿假单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阴性血流感染以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为主,肺炎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增加,应密切关注血流感染常见群的分布及耐药变迁。

  • 标签: 血流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高频率应用,住院患者感染病原在构成和药物敏感性上发生较大变迁,本文对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间本院呼吸内科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阴性进行分类鉴定及耐药监测0,了解其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内科 革兰阴性菌 分布 耐药变迁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阴性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抽取古交市区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感染患者320例,采集其血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标本进行鉴定,菌种分离结果作为菌株来源,分析常见阴性的耐药情况。结果320例患者标本共检出542株病原,其中阴性324株(59.78%),兰阳性186株(34.32%),其他菌种32株(5.90%)。324株阴性中位居前五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42.90%,139/324)、肺炎克雷伯(18.21%,59/324)、铜绿假单胞(14.81%,48/324)、阴沟肠杆菌(9.57%,31/324)、鲍曼不动杆菌(6.17%,20/324)。大肠埃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1.00%~88.00%,肺炎克雷伯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93.22%),铜绿假单胞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较高(>85.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83.0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21.0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65.00%)。结论医院阴性感染以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占绝大多数,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兰阳性(G+)、阴性(G-)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包括早期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转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群种类(G+、G-)。分析不同群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中,早期脓毒症59例(54.63%),重度脓毒症30例(27.78%),脓毒症休克19例(17.59%)。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转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群种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G-感染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与G+感染相比,G-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发生休克的风险也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休克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肺泡巨噬细胞主要存在于肺泡腔内,其与肺泡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紧密接触,是肺脏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肺脏固有免疫稳态的维持。肺泡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异质性,可根据周围微环境的改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介导下极化为M1、M2亚群,不同亚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赋予特定的功能和表型。阴性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其致病性强、易耐药和定植等特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当发生阴性感染时,肺泡巨噬细胞在杀灭病原体,维持肺脏免疫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肺泡巨噬细胞的起源、极化以及其在阴性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肺泡巨噬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肺泡巨噬细胞 革兰阴性菌感染 极化 吞噬作用 炎症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阴性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和5株肺炎克雷伯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及肺炎克雷伯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阴性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ICU病人的各种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从507份标本中分离出317株阴性杆菌(G-B),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3.5%(265/317),其中绿脓假单胞37.9%(120/317)。大肠埃希17.0%(54/317),肠杆菌13.2%(42/317),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均11.0%(35/317),克雷伯9.8%(31/317);亚胺培南、美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匹肟及阿米卡星对G—B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50.8%~100.0%、44.0%~100.0%、21.4%~75.9%、17.1%~80.6%和25.7%~96.7%;大肠埃希、克雷伯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44.4%、45.2%。结论:ICU应加强病原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常见阴性(G-)群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某院2009—2013年临床标本分离的主要G-及其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的主要G-数由2009年的1189株增加至2013年的2364株,常见居前4位的G-依次为大肠埃希3331株(37.38%)、肺炎克雷伯1623株(18.22%)、铜绿假单胞1566株(17.58%)、鲍曼不动杆菌1057株(11.86%)。2009—2013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检出率分别为47.84%(144/301)、56.90%(301/529)、59.49%(395/664)、55.05%(469/852)、52.49%(517/985);产ESBLs肺炎克雷伯检出率分别为35.68%(76/213)、41.00%(139/339)、36.75%(122/332)、41.78%(155/371)、36.96%(136/368)。产ESBLs大肠埃希耐药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产ESBLs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铜绿假单胞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40%,5年间耐药趋势变化不大。结论该院G-杆菌耐药性强且多重耐药,必须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 标签: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分析及阴性耐药基因,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对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患者,无菌取痰进行普通培养和高渗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160株阴性病原主要分布为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嗜麦芽寡养食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阴沟肠杆菌等。药敏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加酶抑制剂除外)普遍耐药,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较敏感。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离出的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诱导型耐药的产生。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革兰阴性病原菌 耐药基因
  • 简介:阴性释放的细胞外囊泡源于细胞最外层膜,被称为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含有磷脂、脂多糖、外膜蛋白和细菌特异性抗原等细菌外膜成分。OMV在细菌生理学和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参与生物膜形成、基因水平转移、应激和炎症反应、毒素和其他生物分子的传递等,且在免疫调节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和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OMV在细菌感染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对OMV在肿瘤靶向治疗和新型疫苗制备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 标签: 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细菌感染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阴性铜绿假单胞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我院细菌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选择其中100株铜绿假单胞和100株肺炎克雷白杆菌。分析病原来源、病原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1)铜绿假单胞和肺炎克雷白杆菌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最为多见,明显高于血液、腹腔引流液、胆囊及其他部位,比较有差异(P<0.05)。(2)肺炎克雷伯对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比较有差异(P<0.05)。(3)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对各种类型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治疗疗效的关键,经验性用药推荐使用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白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的病原特点,探讨Texas伤口分类系统与病原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因DFI住院且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对患者进行Texas分级及Texas分期的分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应用阳性率描述病原特点。应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患者Texas分组与致病菌特征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239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创面深度进行Texas分级分组,Texas 2级组52例(局限于皮肤软组织)、Texas 3级组38例(深达肌腱)、Texas 4级组149例(累及骨和关节);根据是否合并缺血进行Texas分期分组(因5例缺乏缺血相关资料无法分组,故对234例患者进行分期分析),Texas B期组(不合并缺血)81例,Texas D期组(合并缺血)153例。239例中,以单病原感染(179例,74.9%)为主,兰阳性(182例,76.2%)为主要致病菌,其中,兰阳性中前3位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1例,39.0%)、表皮葡萄球菌(35例,19.2%)及无乳链球菌(19例,10.4%)。不同Texas分级组患者均以兰阳性感染为主,阴性感染亦不少见,3组间的兰阳性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级提高,混合感染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Texas 2~4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Texas分期分组,Texas B期组和Texas D期组均以兰阳性感染为主,Texas B期组兰阳性感染率(85.2%)高于Texas D期组(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Texas D期组阴性感染率(43.7%)高于Texas B期组(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校正年龄、糖尿病足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抗生素应用史后,Texas B期组阴性感染率低于Texas D期组(OR=0.52,95%CI为 0.28~0.97,P=0.041)。结论DFI病原兰阳性为主,多为单一病原感染。DFI病原特征与Texas分期相关,D期发生阴性感染风险增高。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 Texas伤口分类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黏菌素在治疗小儿重症耐碳青霉烯类阴性(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CRGNB)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PICU收治的使用多黏菌素治疗的危重症CRGNB感染患儿15例,根据患儿最终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基础资料、感染相关情况、多黏菌素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以及肾毒性监测指标,评估多黏菌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死亡5例,存活10例,12例患儿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存活组的多黏菌素治疗时间较死亡组长(P<0.05)。(2)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10例),其他部位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且其中4例为多部位联合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2例)、大肠埃希(1例),其中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培养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对多黏菌素敏感。(3)12例患儿在原抗生素联合治疗失败后,启用多黏菌素;另有3例直接启用多黏菌素治疗。14例患儿为多黏菌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仅1例患儿单独应用多黏菌素治疗。体温、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在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死亡组降钙素原在多黏菌素治疗第3天较治疗结束时显著升高(P<0.05),且较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患儿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χ2=0.837,P=0.360)。6例患儿治疗后病原学检测转阴,9例未转阴,且与多黏菌素使用时间长短(t=-0.692,P=0.502)和生存状况(χ2=0.313,P=0.576)无统计学相关性。病原学未转阴患儿中,死亡组3例,存活组6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为主。(4)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蛋白使用多黏菌素前后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血尿素氮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第1天、第7天显著降低(P<0.05);存活组血肌酐在治疗第7天、治疗结束时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儿童感染CRGNB的重症病例使用多黏菌素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和评估。

  • 标签: 多黏菌素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 儿童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