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临床之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正成为临床的重大挑战,这类感染因缺乏疗效肯定的相关治疗药物,患者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加强该类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刻不容缓。CRE为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以及广泛耐药菌,近些年呈现处增多的趋势,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CRE耐药机制主要是对碳青霉烯酶产生,会使得患者处在无药可用。CRE多数发生在ICU,因此患者的预后差,目前并未发现理想的治疗方案,且应用的药物也十分有限。本次研究主要是对CRE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对策展开分析,了解最新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600株。应用PCR法对其耐药基因IMP、NDM、KPC、VIM、OXA的耐药性检测,同时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别。结果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检出16株,检出率0.44%,细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为25.6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7,对其他常用的抗菌类药物均呈现出较高耐药性。16株细菌中KPC阳性8株,占50%,IMP阳性8株,占50%,VIM阳性4株,约占25%,OXA阳性1株,约占6.25%。结论产碳青霉烯酶在细菌分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KPC、IMP是主要的基因型,因此,加强对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医院实验室分离出 9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并总结其药敏测试结果。结果:通过鉴定发现 9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有 32株肺炎克雷伯菌, 30株大肠埃希菌, 18株克雷伯菌, 12株阴沟肠杆菌。药敏测试发现, 9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最低。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特点,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高敏抗生素治疗。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菌,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随着该药物的大量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病例也逐年增多。CRE的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CRE定植是导致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加了危重患者的死亡风险和社会经济负担,针对CRE定植目前主要的应对策略包括主动筛查、加强院感防控措施和去定植。CRE去定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定植率,但是否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尚存在争议。本文针对CRE定植流行病学、主动筛查和院感防控措施及去定植方法等进行总结。
简介: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对CRE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确证实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采用E试验进行复核,统计CRE的耐药情况和临床分布。结果2016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730株,其中CRE38株占2.20%,包括阴沟肠杆菌(ECL)9株占0.52%,大肠埃希菌(ECO)5株占0.30%,肺炎克雷伯菌(KPN)24株占1.39%。神经内科和ICU各8株均占21.05%,泌尿外科7株占18.42%,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各4株均占11.43%,肾内科2株占5.26%和内分泌科1株占2.86%。药敏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为7.9%,其次为阿米卡星57.9%,再为左氧氟沙星76.2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4.5%、97.3%和94.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00%、80%,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3.4%、95.8%,阴沟肠杆菌分别为77.8%、10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ICU、脑科综合区和泌尿外科较为集中,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老年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百部止咳合剂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仅为80%,在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发生头昏情况的患者人数为2例,不良反应为50例中有2例,概率为4%,在对照组中,出现头昏情况的患者为3人,出现呕吐患者的人数为2人,不良反应的发生为50例中有5人,概率为10%,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明显差异,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老年肺炎,百部止咳合剂配合使用阿奇霉素效果最佳,没有什么副作用,且副作用可通过对症的方法得到消除,对治疗没有直接影响,安全系数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高,非常值得在医学界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特性以及菌株的分布情况,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医院临床共分离出147株CRE,我院鉴定仪器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结果一年间临床分离出来的147株CRE中,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75株,占51.02%)、大肠埃希菌(36株,占24.49%)、产酸克雷伯菌(24株,占16.33%)和聚团肠杆菌(12株,占7.64%),标本分布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消化内科,其中60.5%的标本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肺泡灌洗液、胆汁和穿刺液,分别占62.58%、19.73%、7.48%、6.12%和2.04%。结论我院的普通病房首次检查出CRE,这是继重症监护病房之外的一个特殊发现,故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依据药敏结果,同时采取有力防护措施,预防耐药菌的大肆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标本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CRE共900株,对其病原菌构成及标本来源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主要CRE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主要CR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900株CRE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分别占比41.4%、13.8%、12.1%,且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比33.9%;而在科室分布中主要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2株最高,占比36.9%,其次分布在神经内科的18.9%、泌尿外科的11.0%。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占比前三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主要CRE均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耐药,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1.8~19.4%),敏感性较好。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常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临床中加强耐药检测频次,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150例,收集其血液、尿液、痰液、引流物、脑脊液等标本并送检,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98株。统计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检出及其分布情况,以占比较高的两种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为代表,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50例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9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9株(29.59%),肺炎克雷伯菌23株(23.47%)。98株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大多来源于痰液(38.78%,38/9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药耐药率较高(>7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15.31%),对替加环素不具有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药耐药率较高(>7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0%~70%,对阿米卡星耐、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38.78%、4.08%)。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者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构成,主要源于痰液,对大多数抗菌药耐药率普遍较高,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现状与感染危险因素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 ICU收治的183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阳性组83例与阴性组100例。实验室获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50 株,阴沟肠杆菌 28株,大肠埃希菌 5株。观察其耐药性;回顾患者一般资料,实行单因素分析,探究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污药物的耐药性为100.00%,对阿米卡星药物的耐药性为2.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等药物的耐药性为100.00%,对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为0.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污药物的耐药性为100.00%,对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为0.00%。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年龄不同下,患者感染率不同。结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对较高,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年龄等指标均会对患者感染情况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CRE直肠定植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8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术后出现CRE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CRE药敏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所有患儿在肝移植术后均留取直肠拭子标本调查是否存在CRE定植从而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析CRE定植与CRE感染的关系以及CRE定植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86例行肝移植术患儿中男132例、女154例,年龄(8±4)月龄,术后CRE感染率为7.3%(21/286),感染时间为术后第5(1~14)天。腹腔是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最好发部位,占95.2%(20/21),其次是血流感染12例,肺部感染8例,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占71.4%(15/21)。共分离出27株CRE菌株,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2株(7.4%),耐碳青霉烯产气肠杆菌1株(3.7%)。27株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CRE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9/72)比0.9%(2/214),χ2=51.300,P<0.01]。CRE定植的高危因素为术前三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术前3个月内住院时间、术前CRE感染、术后非计划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χ2=20.570、6.410、13.960、14.600、9.560,P均<0.01)。治疗方案主要有美罗培南+磷霉素(13例),美罗培南+替加环素(8例),治疗有效者共计16例,治疗时间为19(1~27)d。CRE感染组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71.4%(15/21),而无CRE感染组为98.1%(26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60,P<0.01)。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CRE感染预后不良,需密切注意患儿有无CRE肠道定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并治疗,进行CRE肠道定植筛查对CRE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沂地区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获得的179株CRE,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试验)与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系统GeneXpert 2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K-B法检测CAZ/AVI的药物敏感性。结果179株CRE中,mCIM阳性174株(97.2%),eCIM阳性147株(84.5%);产丝氨酸酶27株(15.5%),金属β-内酰胺酶147株(84.5%)。GeneXpert检测结果与mCIM、eCIM表型检测结果一致。174株mCIM阳性菌株对CAZ/AVI的敏感率为33.3%(58/174),其中27株产丝氨酸酶菌株的敏感率为96.3%(26/27),14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敏感率为100%。结论临沂地区CRE的碳青霉烯酶型以金属β-内酰胺酶为主。产丝氨酸酶CRE对CAZ/AVI有较高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儿童肝移植患儿中的定植与感染率,分析CRE感染的预后及高危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接受肝移植术的患儿共152例,其中男65例,女87例,平均年龄为7个月;37例为器官捐献全肝移植,113例为活体左外叶肝移植,2例为辅助性肝移植。收集包括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在患儿进入ICU以及转出ICU的时刻留取肛拭子细菌培养,筛查是否存在肠道CRE定植,以术后是否出现CRE感染进行分组(术后CRE感染13例,无CRE感染139例),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儿的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前CRE感染、术前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术前败血症的发生率在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患儿在术前住院时间、体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diatric end-stage liver disease,PELD)评分、术前抗生素暴露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在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非计划手术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24 h、入ICU前CRE定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E感染高度相关的一些指标,如术后肺炎、肠瘘的发生率、术后1个月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移植肝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各种原因的肝功能不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存在CRE肠道定植者,感染组CRE定植12例,其中入ICU前定植9例,入ICU后定植3例;非感染组CRE定植32例,定植率23.0%(32/139),其中入ICU前定植17例,入ICU后定植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CRE感染、入ICU前CRE定植、术后ICU治疗时间。感染组4例死亡;非感染组3例死亡,病死率2.2%(3/139)。结论CRE感染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因肝移植患儿术后发生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肝移植术前CRE感染、入ICU前CRE定植等,所以进行肛拭子CRE筛查有利于早期预警CRE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PC和NDM-1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出现的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开展药敏试验、碳青霉烯酶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AmpC酶三维试验、基因检测及DNA测序等试验并检测基因,分析KPC和NDM-1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结果30株100%耐药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头孢类药物,Hodge试验阳性率为90.0%,EDTA-2N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率为26.7%,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率为23.3%,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为56.7%,均携带KPC-2,无NDM-1基因。结论携带KPC型碳青霉烯基因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儿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儿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儿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儿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特点和临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为有效预防控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及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操作规范对菌株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革兰染色和氧化酶实验对菌株进行初步筛查,再经过在 PHOENIX-100 微生物鉴定系统( 美国 BD 公司)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共分离得到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199株,其中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15株,7.54%;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占125株,62.82%;聚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13株,6.5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23株,11.56%。标本类型主要以痰液(sputum)为主,共分离147株,占73.87%;其次是尿液(urine)标本,26株,占13.07%。科室分布中以呼吸科为主,占43.22%;其次为ICU,占27.64%。结论 医院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较高,菌株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性(MDR)。提示临床一定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院感意识,防止该类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