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肠炎(IMP)是比较罕见的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时诊断比较困难。CT的特征是肠系膜小静脉血管及其分支钙化,病理学上提示静脉壁的显著纤维化和钙化时可以确诊,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诊断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腹泻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c phlebosclerosis,IMP)临床少见,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本文报告1例IMP并发结肠自发性穿孔破裂的临床表现,内镜、CT及病理特征,并结合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医师对IMP的认识水平。

  • 标签: 结肠炎 静脉硬化 钙化 结肠破裂
  • 简介:摘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凶险的并发。随着各个临床学科对EVB诊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EVB的预防及治疗已进入了内科、外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诊疗的新模式。本文将在回顾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及分型的基础上,从EVB的一级预防、急性EVB治疗及二级预防三个方面,对EVB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EVB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方案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的278例肝硬化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PVST发生率为38.8%(108/278)。Logistic回归-ROC曲线模型显示,手术时间(AUC=0.651,95% CI:0.585~0.716)、术中输血浆量(AUC=0.615,95% CI:0.546~0.684)、术后脾静脉直径(AUC=0.665,95% CI:0.598~0.731)是影响脾切除术后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输红细胞量(AUC=0.583,95% CI:0.514~0.651)和术后第7天TT水平(AUC=0.634,95% CI:0.568~0.699)是独立保护因素,以上指标对术后PVST都具有一定预测作用,且联合以上指标预测效能更高(AUC=0.783,95% CI:0.727~0.839)。结论对于肝硬化PH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围手术期适量输注红细胞和减少血浆输注预防PVST。综合考虑术后脾静脉直径和第7天TT水平因素有助于提高术后PVST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例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肠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该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结果。腹部CT检查可见肠壁弥漫性水肿、增厚,邻近肠系膜和肠壁周围血管广泛钙化等典型征象。结肠镜下可见以右半结肠为主的肠黏膜呈淤青色改变,黏膜充血、水肿,并有糜烂、溃疡形成,肠壁增厚、僵硬,结肠袋消失,同时可见迂曲静脉。熟悉和掌握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表现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临床特征 内镜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Sugiura手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
  • 简介:摘要:鉴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异位静脉曲张导致破裂出血其发病特点为鉴别诊断困难、出血急、量大、止血不易、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极高,对于其尽早识别区别于其他疾病并进行治疗一直对临床医生工作中造成较大阻碍。本文主要就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导致异位静脉曲张后破裂出血的病症进行识别与治疗展开叙述。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高压 异味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彩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71~202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腹部彩超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主干内径大于对照组,门静脉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门静脉内径<14mm、脾静脉内径10mm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高于门静脉内径14mm、脾静脉内径<10mm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腹部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33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s)表示,行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蠕动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长方面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时较开腹组长(P<0.05);(2)腹腔镜并发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4.2% vs. 54.5%), P<0.05;(3)腹腔镜组术后2周肝功能改善且优于开腹组(P<0.05);(4)术后2周两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直径、流速及流量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少,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PVT形成对肝硬化并发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探讨PVT的治疗。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住院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199例设为PVT组,随机抽取同期肝硬化无PVT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对肝硬化PVT患者的并发进行统计学分析。据资料不同用t检验、Z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比较,肝硬化病因、门静脉宽度、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CHE)、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硬化[OR = 3.125(95%可信区间1.414~6.906),P = 0.005]、门静脉增宽[OR = 5.814(95%可信区间2.746~12.307),P < 0.001]是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肝硬化PVT形成使患者更易出现白细胞减少[OR = 1.594(95%可信区间1.015~2.502),P = 0.043]和CHE降低[OR = 4.267(95%可信区间2.313~7.869),P < 0.001];PVT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胸水、食管静脉曲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增宽是肝硬化PVT形成的影响因素,肝硬化PVT患者更易出现白细胞减少和CHE降低。PVT的形成使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容易出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胸水等临床表现,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连续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1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及本人与家属意愿,单纯接受胃镜下治疗43例纳入胃镜组,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例纳入腹腔镜组,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镜下治疗37例纳入双镜联合组。比较三组术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静脉曲张改善程度等,随访患者预后。结果双镜联合组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优于其他两组,血红蛋白也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36个月内再出血4例,胃镜组3例,双镜联合组无再出血。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腹腔镜组轻度、中度、重度静脉曲张8例(28.6%)、9例(32.1%)、11例(39.3%),胃镜组7例(16.3%)、26例(60.5%)、10例(23.2%),双镜联合组32例(86.5%)、5例(13.5%)、0例。双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明显优于腹腔镜组、胃镜组。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尚可,再出血率低,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胃镜
  • 简介:摘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在全球均十分常见,严重危害患者生命。近三十余年来,药物、内镜、介入及肝移植等治疗方法的兴起与临床广泛应用,使传统的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如此,在现今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中,外科手术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发生率低、疗效确切等优点,得到了较好推广。应强调在MDT诊疗模式下重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开展与应用,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对门静脉高压患者实施规范化、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使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外科手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个体化治疗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摘要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和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以进一步规范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实践。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 血栓 抗凝治疗 TIPS
  • 简介:摘要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策略,以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实践。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 血栓 抗凝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12例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对照组患者5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 56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概率为3.56%,对照组患者的 并发发生概率为17.86%,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 0.05)。 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的概率,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PVST形成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PVST发生率为43.7%(94/21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是否为腹腔镜手术、术后血小板计数与术后PVST形成均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静脉直径(OR=3.137, 95% CI 1.391~7.076, P=0.006)、脾脏厚度(OR=3.065, 95% CI 1.418~6.626, P=0.004)、术后血小板计数(OR=7.446, 95% CI 3.057~18.137, P=0.00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PVS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11 mm、脾脏厚度≥60 mm、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门静脉高压患者在断流术后PVST形成的风险较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作者: 蒋熙 潘骏 廖专 李兆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上海长海医院内镜中心 200433
  • 简介:摘要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具有无创、舒适度高的特点,随着CE技术的不断提升,先后有多项临床研究对CE检查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疾病的可行性和诊断效能进行了探索。食管CE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筛查安全可行,但其探查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对静脉曲张大小分级的效能与传统胃镜比有一定差距。系线CE提高了胶囊在食管中检查的主动性,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效能有所提升,但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胃腔较大,现有CE评估胃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多为胶囊被动性检查胃腔,效能较低。同时,多项研究将CE应用于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筛查,并且对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表现进行了初步分类,加深了临床医师对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认识。

  • 标签: 胶囊内窥镜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脉高压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措施联合的腹腔镜肝切除术(LLR)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LLR治疗4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资料,其中联合组(n=23)给予多措施联合的LLR,常规组(n=20)给予常规LLR。患者随访情况统计到2019年7月。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发生情况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胃肠减压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43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共发生9例并发,无肝功能衰竭情况发生,联合组术后并发发生率20.9%(3/23)低于常规组30%(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截止至观察终点复发转移率为46.5%(11/23)小于常规组61.2%(12/20),两组患者截止至观察终点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7,P=0.425)。结论多措施联合的LLR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可行,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少、术后复发率较低。

  • 标签: 肝肿瘤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腹腔镜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代偿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数、肝静脉内造影剂到达时间(HVAT)、肝动脉内造影剂到达时间(HAAT)、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及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门静脉内径(Dpv)、门脉高压指数(PHI)、肝动脉阻力指数(HAPI)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门静脉血流速度(PVV)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Dpv、PHI、HARI高于对照组,而PVV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VAT、HA-VTT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HAAT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HVAT、HA-VTT低于对照组,而HAA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血清Alb低于对照组,而TBiL和PT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的诊断灵敏度(84.92%)和特异度(90.12%)高于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68.29%,59.63%)与血清指标(35.41%,46.81%)。结论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指标 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