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挑选合适的内镜医师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培训。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SD培训的3期共41名学员,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独立操作肠镜例数,肠镜操作手法,是否使用窄带光成像(NBI)、放大内镜(ME),是否单独开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ESD、内镜超声检查(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指标。安排每位学员完成4次离体猪食管模型ESD,记录剥离标本面积、操作时间,计算平均操作速度评价学员学习指标,并记录术中穿孔发生情况。对影响ESD学员操作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名学员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36.07±4.44)岁,离体动物实验切除标本大小(4.67±1.61)cm2,操作时间(24.54±5.97)min,操作速度(0.19±0.05)cm2/min。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学员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n>5 000例,P=0.001 8),独立单人操作肠镜例数(n>3 000例,P=0.000 1),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30例,P=0.000 3),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10例,P=0.019 7)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P=0.047 8)、EMR(P=0.019 6)、ESD(P=0.000 3)情况与学员离体猪食管ESD操作速度密切相关;但只开展NBI(P=0.532 9)、ERCP(P=0.500 7)、EUS(P=0.766 8)与学员操作速度无明显相关性。ESD学员操作速度与穿孔率呈负相关(P<0.000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培训前独立开展EMR(P=0.029)、ESD(P=0.034)与ESD学员操作速度密切相关。结论ESD培训学员培训前独立胃镜操作例数>5 000例,独立单人肠镜操作例数>3 000例,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30例,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10例,以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EMR、ESD,对提高ESD培训效果有明显帮助。本研究为我们今后挑选合适的内镜学员进行ESD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内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术治疗效果优于EMD术,前一种术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7.32±8.64)min,住院时间为(5.94±1.52)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4.44%),有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由于止血不够彻底而转行外科手术。术后有11例(61.11%)患者发生上腹痛,常规口服PPI后均好转。1例患者出现急性少量出血症状,给予钛夹止血处理。其它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急性大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行ESD术患者应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我院收治的10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根治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和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78%)和复发率(2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性比较高的新型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技术。方法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42例,对患者的术中配合着重于心电图、SpO2、血压、脉搏等的观察与监测;术中穿孔的配合;出血的预防与处理配合。结果4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有4例并发穿孔,38例顺利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论细致周到的术前、术后护理及熟练到位的术中护理配合对于ESD的安全、顺利进行及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肿瘤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给予超声内镜检查后发现为食管肿瘤相关病症患者23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实施超声内镜检查方式以便明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性质等指标,并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展开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选取的23例患者在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展开治疗后,其中21例患者获得完整性剥离,其余2例治疗后体内仍旧残存肿瘤,同时其病理结果显示为低度恶性肿瘤迹象,随后对其实施外科扩大切除手术。患者病灶直径在1.4~5.9cm之间,平均为(3.4±0.3)cm,外科手术时间在半小时至三小时之间,平均约为一小时。术后对患者开展为期一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21例获得完整性剥离的食管肿瘤患者均未出现病症复发情形。2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鳞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囊肿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5例、5例、1例、2例。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临床治疗结果显著的微创治疗手段,对食管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结果,能够实现患者病灶的完整性剥离,术后创伤较小,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方法。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术后恢复快、维持了消化道的原有结构等优点,目前已经作为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ESD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何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对于ESD尤为重要。本文将对ESD术后主要并发症做一个综述进行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的治疗观察的早期胃癌患者124例进行试验观察对比,将其数据做成归回曲线后,分析基本的数据特征,对组织的治愈切除率以及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状等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通过SPSS16.5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病灶的处理有效率解决,而对于标记的处理方法,对于重复率以及发生的病变检测结果等,于治疗前后,的各项基本病症进行对比后,无显著差异,为满足对切除效率上的控制问题,则可以通过基本的设施处理,对于复发率问题的调整问题,则可通过对基本病症的组合管理调整,其效果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相应的内镜粘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其基本的治疗效果,对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则可通过对基本基本疗效的有效观察,从而完善对切除率在治愈性效率上的调整问题,对于局部的复发率应用上,通过早期胃癌治疗方法判定,是决定治疗安全性的根本所在。而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内经粘膜下剥离术,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 40 例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40 例患者术中病灶切除完整,创面无出血情况,未出现消化道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患者痊愈,未出现术后复发的病例且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结论:围术期准确且精心的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 ESD 诊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ESD的255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局部复发、同时性癌、异时性癌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255例EGC患者中,分化型EGC(D-EGC)组175例,未分化型EGC(UD-EGC)组80例。符合ESD扩大适应证171例,超出ESD扩大适应证84例。255例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2.0%),同时性癌5例(2.0%),异时性癌6例(2.4%)。D-EGC组患者的5年局部复发率为1.7%,与UD-E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P=0.675)。D-EGC组和UD-EGC组同时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1.2%,异时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3.4%和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EGC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3%,与UD-E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P=0.236)。D-EGC组患者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与UD-E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 P=0.156)。结论ESD治疗EGC的远期疗效好。EGC患者ESD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异时性癌的发生,这些病变再次实施ESD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对于早期胃癌治疗效果,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行EMR术,另外80例行ESD术。比较EMR组与ESD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结果EMR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低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局部复发率高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手术时间较ESD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与EMR相比,ESD具有更好的切除效果,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是治疗早期胃癌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