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前髌骨有无骨髓水肿对内侧单髁置换(UKA)临床预后的差异,并评估髌股关节炎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141例(146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接受内侧U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前交叉韧带;15°以内的内翻畸形,并可在外翻应力下纠正;15°以内的屈曲挛缩和超过90°的屈曲度。排除标准:既往术侧下肢的骨折或手术史;有术后并发症存在;炎症性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损伤。据术前髌股关节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和磁共振成像上的骨髓水肿状态(BMEP)分,被分为3组:A组,无髌股关节炎(K-L 0级);B组,有髌股关节炎,但无骨髓水肿(K-L≥1级,BMEP 0级);C组,有髌股关节炎,合并骨髓水肿(K-L≥1级,BMEP≥1级)。在术后3个月和2年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术后疗效。定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定性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骨髓水肿和UKA术后的预后不良高度相关。在术后3个月时,在膝前痛VAS评分及关节主动活动度方面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67、92.269、均为P<0.05),C组均不及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年时,膝前痛VAS评分与关节主动活动度在3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3.268、10.220,P<0.05);其中C组的相对于无骨髓水肿的患者仍然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无骨髓水肿的患者中,不管是否患有髌股关节炎,临床预后均没有明显差异;髌骨骨髓水肿状态因其对单髁置换预后的不利影响应受到重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骨髓 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MRI检查中髋关节外偶然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 734例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结构化读片的方法,并参考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IEHFs分为4类:E1为解剖变异;E2无临床意义;E3临床意义不大;E4有重要临床意义。分析IEHFs的类型和分布,并将结构化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对比,计算漏诊率。结果1 734例患者中,1 064例患者共发现1 651处IEHFs,其中E2类1 080处(65.4%,1 080/1 651),以宫颈腺囊肿最多,占26.0%(281/1 080);E3类354处(21.4%,354/1 651),以前列腺增生最多(47.2%,167/354);E4类217处(13.1%,217/1 651),以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最多(30.9%,67/217)。男性患者中E2类、E3类IEHFs所占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E2类所占比例最大,男女患者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4.080,P<0.001)。年龄60岁以下患者IEHFs以E2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则以E3为主,不同年龄组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6.702,P<0.001)。IEHFs总的漏诊率为85.2%(1 406/1 651),其中E2类漏诊率最高(91.1%,984/1 080),E4类的漏诊率最低(63.1%,137/217)。结论在接受髋关节MRI的患者中,IEHFs普遍存在。使用结构化读片方法可以提高IEHFs的发现率,建议采用修订后的C-RADS对IEHFs进行分级报告,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偶然发现 髋关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疼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对髋关节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随访在本院进行髋关节手术的100例患者,随访患者全部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最后一次随访患者的时候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对其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未经过手术之前,入选患者YHS评分比较低,而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YHS评分得到了明显升高(P

  • 标签: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 髋关节手术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 7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前准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0.05)。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综合术前准备,能有效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以 2014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8 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1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对于观察组 31 例患者应用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 90.32%>73.33% ),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放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应用人工髋关节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6)。两组术前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结论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骨质疏松 髋关节骨折 生物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行生物型THR术治疗的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符合AS的纽约诊断标准,伴有难以耐受的髋关节病变,符合手术指征,初次接受THR治疗。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植入物排斥患者,股骨严重畸形,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等内科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历资料不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等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4例患者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35±6)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关节屈曲畸形角度均显著降低(t=77.490、54.360、65.740、105.100,均为P<0.001);治疗前,病程越长、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异常患者Harris评分越低(t=34.240、4.246、3.522,均为P<0.001);治疗后,病程越短、无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正常患者Harris评分越高(t=53.190、8.642、6.35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病程>5年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776、6.138、4.875、4.135,均为P<0.05)。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缓解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术前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及病程长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置换 脊柱炎,强直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髋关节Pilon骨折和踝关节Pilon骨折具有相同的受力机制。髋关节Pilon骨折是指轴向暴力撞击髋臼顶部负重区形成的骨折。该类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通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本文对髋关节Pilon的受伤机制、生物力学特点、分型及治疗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髋关节 Pilon骨折 骨折分型 生物力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随机抽取 36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病例选自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将未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两术前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比较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的 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关节骨折 内固定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NGB)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住院期间早期镇痛效果,为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PNGB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阻滞前(T0)的静息VAS评分,神经阻滞后10 min (T1)、神经阻滞后20 min (T2)、神经阻滞后30 min (T3)和神经阻滞后24 h (T4)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T1~T4时被动屈髋角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T4时静息VAS评分低于T0 (P<0.05);与FICB组比较,PNGB组在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1~T3时被动屈髋角度增加(P<0.05)。结论PNGB可以快速减轻髋关节骨折患者早期动态疼痛,优化镇痛模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前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随机抽取 36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病例选自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将未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两术前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比较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的 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关节骨折 内固定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85例FAI患者资料。男52例,女3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36.9岁。根据髋臼和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分型:凸轮型26例,钳夹型16例,混合型43例。常规行髋关节镜手术,切除增生滑膜,凸轮型患者均行股骨头颈成形术,钳夹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行盂唇缝合术,混合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盂唇缝合后行股骨头颈成形术。术后1年使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非骨关节髋关节评分(NAHS)和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对患髋功能进行评定,并应用CT测量α角和中心边缘角。结果85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3.1±7.9)、(62.5±7.5)、(62.3±7.9)分提高至(83.4±8.7)、(82.9±8.2)、(83.6±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患者术后1年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凸轮型、混合型患者的α角分别由术前67.3°±5.2°、64.2°±5.2°减少至50.3°±2.9°、49.6°±2.8°,钳夹型、混合型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分别由术前52.9°±4.6°、50.9°±3.6°减少至33.1°±4.5°、31.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FAI,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髋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 盂唇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髋关节炎62例(66髋),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脊柱畸形严重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直接前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的差异,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直接前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6、1.272,均为P>0.05)。末次随访平均(25±11)个月,所有患者均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61±14)分,术后平均(97.8±2.9)分。后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59.3±14.3)分,术后平均(97.4±3.3)分。两组组内术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t=14.229、14.729, P<0.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16, P>0.05)。术后X线片两组均无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征象,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脊柱炎,强直性 关节强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使病人尽快康复。方法通过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自我护理意识、治疗自信心、对疾病的认知、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后2 w、4 w Harris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意外跌倒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面性护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