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防止误诊。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后,每例均经头部CT、MRI或DSA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观察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54例,首发癫痫表现的发生率为3.04%(321054),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06%(562),脑出血2.46%(11445),脑梗塞2.43%(16547)(其中脑栓塞1.05%,脑血栓形成1.38%,)。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塞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死亡率可能较高。结论:首发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04%,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019年确诊为首发脑卒中患者 80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的临床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 FMA)、日常生活能力( MBI)。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结论: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 促进 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可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9年确诊为首发脑卒中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的临床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MBI)。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可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9年确诊为首发脑卒中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的临床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MBI)。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可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进行临床治疗操作的过程当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关于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提纲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研究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均占有更大的优势(p<0.05)。结论: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开展临床治疗操作时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整体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在优化视觉模拟评分的情况下,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扦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首发脑带中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埘调查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内容包括支持心耻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4周。于心理干预后采用上述量表再次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71.05%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其中36.84%仔在焦虑情绪,50.00%存在抑郁情绪;77.14%怕爱人和孩子不关心,68.42%怕成为家人拖累,47.37%担心病治不好,60.53%担心经济负担过重,42.11%怕失去工作或劳动能力。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餐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颅前(P〈0.01);干预后自编问卷调查结果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存在着叫显情绪障碍,早期心理干预能照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助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77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9,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e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应用到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吞咽功能;采用SWAL-QOL量表评估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78%比53.33%),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20±2.60)分比(24.80±3.50)分];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10例患者(22.22%)出现吸入性肺炎,观察组仅出现1例(2.22%);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综合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促进首发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风险,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脑血管功能积分与10年首发脑卒中风险对照表,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新的手段。方法2003年初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建立了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基线调查时以统一的问卷对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脑血管功能指标检测。基线调查分别于2003年4—6月和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完成,以后逐年随访脑卒中的发病及全死因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31日。按基线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分组,统计首发脑卒中的10年累积发病率,建立积分-风险对照表,评估不同分值段10年首发脑卒中风险,分析脑血管功能积分在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强度。结果纳入研究的队列人群共计10 565人,随访(10.26±2.00)年,随访期间发生首发脑卒中350例。男女首发脑卒中10年累积发病率均随着脑血管功能积分值降低而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χ²=296.125,P<0.01)。10年首发脑卒中发病风险高于5%和高于10%对应的脑血管功能积分的界值男性分别为<70分和<40分,女性分别为<30分和<20分。脑血管功能积分按25分1段分组,从上而下各组首发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分别为1.9%、4.7%、10.8%、15.2%,女性分别为1.6%、4.4%、4.8%、11.4%;与积分值≥75分组比,积分值后3段的相对危险度(95%CI)男性分别为2.61(1.67~4.07)、6.46(4.22~9.89)、9.74(6.53~14.52),女性分别为2.82(1.93~4.12)、3.15(1.99~4.99)、8.12(5.65~11.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筛选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分别为脑血管功能积分、年龄、高血压史、脑卒中家族史和吸烟史,其中脑血管功能积分的作用最强。结论首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随着脑血管功能积分值降低而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脑血管功能积分能够预测10年首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6项目感恩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评定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AMOS 26.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结果232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恩得分为(27.26±3.76)分,患者感恩与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0.657;P<0.01),心理韧性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间起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3.19%。结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感恩水平较低,心理韧性是领悟社会支持与感恩之间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心理韧性,制订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进而提高患者感恩水平,缓冲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