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是否可以预判C5神经根麻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7例,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51例,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59.3±8.2)岁。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时间、受损后三角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损伤后EMG的变化;结合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没有恢复组;并按损伤后不同的时间点(≤6周、6周至6个月及≥6个月)进行亚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共27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接受了连续的EMG检查。在损伤≤6周的EMG检查中出现≥+2的纤颤的患者,其肌力将不太可能恢复,阳性预测值(PPV)为89.3%。损伤后6周至6个月间进行的EMG检查,与部分恢复组的患者比较,完全恢复组的患者检测到正尖波(55.6%和0%)的可能性更小(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募集相异常(88.9%和0.0%)的可能性更低(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更少出现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增宽(66.7%和0.0%,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后6周至6个月在检查中的募集相检测为干扰相的患者有可能完全恢复的PPV为89.7%。结论EMG可早期识别并预判C5神经根麻痹后可能出现的完全、部分或没有恢复等情况,对于早期判定功能不可能恢复的C5麻痹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3年1月—2017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32例,其中男68例、女64例,年龄39~79(58.6±8.8)岁,节段型31例、连续型40例、混合型61例,均采用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有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13例,非麻痹组11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测量2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和颈椎曲度指数(CCI),并计算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和CCI的变化;分析颈椎骨化类型、C3/4或C4/5 MRI脊髓信号改变的组间差异。结果麻痹组与非麻痹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化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术后1个月JOA评分以及术后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和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麻痹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值为5.02°±6.53°,高于非麻痹组的1.21°±6.58°;麻痹组患者手术前后CCI变化值为5.59%±7.38%,高于非麻痹组的1.35%±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2.49,P值均<0.05)。非麻痹组患者术前C3/4或C4/5在MRI上显示脊髓信号改变的患者比例(20/119)少于麻痹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05)。结论术前术后较大的颈椎曲度和CCI的变化、C3/4或C4/5MRI上显示脊髓信号改变均可能对后纵韧带骨化症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后产生C5神经根麻痹造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颈椎病于本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共168例(均包含颈4/5节段),其中10例(6%)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作为麻痹组,其余作为正常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麻痹组术前颈椎曲率指数(CC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3.10)%比(10.12±2.61)%,t=1.766,P>0.05];麻痹组术后CCI高于正常组[(14.11±2.15)%比(12.73±1.76)%,t=2.360,P<0.05];麻痹组CCI变化值高于正常组[(6.29±1.55)%比(3.16±1.67)%,t=5.774,P<0.05];麻痹组C4/5水平脊髓旋转角度(SRA)高于正常组[(5.59±1.81)°比(2.12±0.87)°,t=11.258,P<0.05];麻痹组减压节段高于正常组[(2.60±0.52)个比(1.89±0.68)个,t=3.271,P<0.05];麻痹组C4/5节段椎间孔前后径小于正常组[(2.21±0.71) mm比(3.33±0.99) mm,t=3.549,P<0.05];麻痹组C4/5节段突出钙化比率高于正常组[5/10比30/158,χ2=3.765,P<0.05];麻痹组C3~5脊髓内高信号(HIZ)发生率高于正常组[4/10比12/158,χ2=3.765,P<0.05];麻痹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术前、术后12月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0±2.22)分比(8.12±1.55)分,t=0.999,P>0.05,术后12月(15.60±0.70)分比(16.01±0.71)分,t=1.758,P>0.05];麻痹组术后2周JOA评分低于正常组[(12.10±0.99)分比(15.12±0.89)分,t=10.340,P<0.05];麻痹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术后12月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24.61±3.16)%比(25.99±2.31)%,t=1.790,P>0.05;术后12月(4.80±0.92)%比(4.35±0.87)%,t=1.558,P>0.05];麻痹组术后2周NDI指数高于正常组[(15.67±1.23)%比(8.23±0.97)%,t=29.256,P<0.05]。结论颈椎曲度矫正过多、C4/5椎间孔狭窄、C4/5突出钙化、C3~5脊髓内HIZ、C4/5水平脊髓旋转,减压节段过长都是ADF术后出现C5P的危险因素,对C5P麻痹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评价双侧C4,5节段椎间孔切开对颈椎后路手术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2007年,共75例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41例(A组),全椎板切除并C4,5双侧椎间孔切开34例(B组),分析A、B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乎均随访19个月,75例患者中有5例(6.67%)出现了C5神经根麻痹症状,A组患者4例(发生率为9.76%),B组1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概率(2.94%)远低于A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A组)肌力恢复至4级。结论C4,5节段双侧的椎间孔切开扩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用抗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拓展抗麻药物的药用范围,希望能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一定帮助。方法对要求用抗麻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应用麻风联化药物试探性治疗一个至二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5名患者均痊愈。结论麻风联化药物对面神经麻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在我院进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案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C4神经根和颈浅丛神经阻滞,以下称为:颈丛神经阻滞)和研究组(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锁骨表面内外侧及中断皮肤感觉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均 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麻醉应用在单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及"X线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或"体表解剖标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作为试验组,X线引导及体表解剖标记引导的神经根阻滞治疗组分别作为对照组。收集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VAS<4分例数表示或具体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的例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例数及穿刺质量等指标。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05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8周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要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在术后1周、4周及8周以VAS<4分为标准时[术后1周RR=1.73,95% CI(1.36~2.20),P=0.01;术后4周RR=1.16,95% CI(1.00~1.34),P=0.04;术后8周RR=1.16,95% CI(1.02~1.32),P=0.02]。术后8周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进行评价,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RR=2.92,95% CI(1.81~4.70),P=0.01]。术后12周VAS及NDI评分中,两种引导方式(超声及X线)的阻滞效果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没有差异(VAS结果效应量为-0.10,P=0.56;NDI结果效应量为-0.00,P=0.97)。试验组的总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4;对照组为体表解剖标记RR=1.25,95% CI(1.11~1.41),P=0.01]。试验组穿刺并发症低于对照组(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1]。在穿刺质量(靶点注射/阻滞区吻合数)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体表解剖标记)[RR=1.20,95% CI(1.09~1.32),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200051) 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 [摘要 ] 目的:观察颈愈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疗效。 方法:将 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舒颗粒口服对照组 46例,颈愈汤内服治疗组 50例。 结果:治疗组治愈 14例,显效 19例,有效 15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6%; 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 17例,有效 16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84.8%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颈愈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气滞血瘀型 ),对于疼痛及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