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慢性颈肩痛患者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 MR对29名受试者进行颅脑常规扫描、高分辨率3D-T1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扫描结束后收集每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数据。采用ICA分离及识别默认网络,组间对比分析两组DMN功能连接的改变,将有差异的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VA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丘脑、海马、基底核、左侧颞中回及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减低,右侧颞上回功能连接增强。海马的功能连接强度与VAS得分存在负相关(r=-0.546,P=0.043)。结论CSR慢性颈肩痛患者的脑DMN功能连接强度发生变化,可能与患者的认知痛觉加工、情绪处理和记忆功能变化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颈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枕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治的颈枕部PHN患者27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患者患侧向上侧卧于CT台上,拍摄定位像后用脊柱模式层厚3 mm对上颈段行轴位扫描,按设计的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靶点位置,电生理测试确认位置无误后行90 ℃、180 s标准射频热凝治疗。术后第2日及1、3、6、12个月时记录VAS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7例PHN患者均在CT定位引导下穿刺至相应颈椎间孔,完成射频热凝治疗。患者原疼痛区皮肤感觉减退,触诱发痛基本消失,达优效者16例,良效和可效者分别为8例和3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或加重病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颈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可有效治疗顽固性颈枕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82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9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抽样方法进行随机分组,41例患者纳入比对组、41例患者纳入分析组,比对组患者开展推拿手法治疗,分析组患者实施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比对分析2组治疗总有效率、JOA、VAS评分。结果:比对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分析组(P<0.05);分析组JOA、VAS评分均好于比对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颈排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颈椎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面神经麻痹中采用穴位按摩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接受诊治,符合此次研究条件的患者共计 52 例,将其依照治疗措施差异性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展开穴位按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结果为 P>0.05 ;采取治疗措施以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 。 结论:在面神经麻痹治疗中采用穴位按摩具有确切效果,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甲舌肌支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以下简称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对双侧声带麻痹患者气道和嗓音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的39例资料完整的双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例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频闪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声学参数、喉肌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并进行至少2年随访,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声音总嘶哑度评分及VHI-10评分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声时间(MPT)值和肺功能参数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及出血各1例。术后4~8个月,所有患者发音时声带均可内收,35例患者吸气时声带达到中、重度的外展运动,2例始终仅轻度外展,2例无外展运动,中度以上运动幅度的恢复率达89.7%(35/39),并顺利拔管,随访2年无变化。术后12个月时嗓音总嘶哑度G及VHI-10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及MPT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大部分参数恢复到正常参考值水平,术后12个月最大吸气压力(PImax)值仍略低于正常水平,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肌电图资料显示,37例患者吸气时双侧环杓后肌均呈干扰相电位,发音时双侧甲杓肌亦为干扰相电位,其中2例还存在明显错向电位。2例外展功能恢复不佳者环杓后肌电位明显较弱。长期随访仅1例外展运动幅度减弱,但不影响呼吸功能。结论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恢复生理性声带外展内收运动的成功率高、疗效稳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颈7根性撕脱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小鼠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选用雌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撕脱伤组。撕脱伤组于前路行颈7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暴露并分离颈7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小鼠患侧前足痛行为、双侧前足肌力及Rota-rod实验。术后7 d,取颈7节段脊髓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撕脱伤组出现明显机械痛敏和冷痛敏(P<0.01),热痛敏、肌力和Rota-r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撕脱伤组脊髓背角GFAP及Iba1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此单纯颈7根性撕脱小鼠模型可显著诱发神经病理性痛,且对患肢运动功能无明显损伤,可作为研究臂丛神经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理想动物模型。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蒙医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7 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34 例患者,对照组 33 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激素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口服蒙药联合微波针刺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给予蒙医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与眼睑功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72例桡神经麻痹的肌电图分析及康复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桡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肌电图分析其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护理后6个月时的临床指标,分析其食指固有伸肌、指总伸肌、桡侧伸腕肌、旋后肌、肱桡肌、肱三头内侧头肌的针极肌电图反应,并结合检测结果,针对患者开展低频支流电刺激,完善临床康复训练。结果:结合肌电图分析结果实行康复、护理措施后,其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7.22%,且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桡神经麻痹患者,利用肌电图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与护理措施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为主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166例医院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常规药物联合分期针刺治疗,共计83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共计8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分期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状况,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DRPN)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少见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特点,以加强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识别。2个病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单侧近端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病变逐渐延伸至下肢远端、对侧或者胸腹部,同时伴有近端肌萎缩、肌力下降、无法自行行走,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1例联合免疫球蛋白。文献复习提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时,要考虑DRPN的可能。DRP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并要排除神经根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损伤等原因。目前尚无DRPN的特异治疗,主要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免疫治疗、镇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典型与单侧的近端肢体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临床表现时,需考虑DRPN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人工面神经(artificial facial nerve,AFN)诱发单侧失神经支配兔的口轮匝肌收缩,探讨AFN诱发闭口时刺激电流的最适参数匹配组合情况。方法按照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于清醒状态下经AFN体内刺激兔患侧口轮匝肌诱发其收缩,记录各组合下阈刺激、峰刺激的电流强度值,进而比较不同组合下刺激消耗的总电荷量。结果比较不同刺激频率、脉宽匹配组合下AFN的阈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及峰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发现不同组间的频率因素、脉宽因素以及频率与脉宽的交互作用因素对总电荷的影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当AFN刺激频率为60 Hz,刺激波宽为100 μs时,在达到有效诱发麻痹口轮匝肌收缩的前提下,输出刺激电流强度相对最低、消耗的总电荷量最低,适合作为满足AFN低功耗要求的优选刺激参数组合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 2017 年 10 月 ~2020 年 2 月在我 院眼科接受救治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单纯针灸治疗(对照组 40 例)和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 40 例)。以 10d 为 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医症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行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