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贲门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手术的操作过程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70名食道癌的患者,70名患者都实施了切除贲门胃小弯的管状胃成形术,以此来治疗食道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术在进行手术之后,较少出现相应的术后并发症,有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了心率过快的情况,还有2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吻合口漏的情况,在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之后也基本康复康复,剩余的患者手术的愈合情况良好,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切除贲门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手术是一种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临床手术,对食道癌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采用反穿刺技术,即切开食管前壁置入反穿刺器,由切口上方3cm穿出导线后闭合食管完成吻合器钉座置入,再通过辅助小切口在镜下完成食管-残胃吻合11例。结果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12.1±47.9)min,完成吻合时间(63.5±9.7)min,钉座置入时间(20.5±6.8)min,术中出血量(136±28)ml,辅助切口长度(4.6±0.5)cm,术后排气时间(2.3±0.6)d,住院时间(10.7±2.2)d,肿瘤距食管断端距离(4.3±1.1)cm。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食管断端均未见肿瘤浸润。11例随访(17.8±3.2)月,无复发,术后3个月发现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下扩张后缓解。结论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完成食管-残胃吻合能简化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吻合方式。
简介:目的研究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管状胃组,各3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检测食管癌患者食管腔内24hpH值,记录接受检查的时间以及Demeester评分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三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查总时间、立位时间及卧位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的DeMeester总评分(22.68±32.25)分、24h酸反流次数(17.22±24.14)次、〉5min的反流持续时间(2.62±3.72)min、最长反流持续时间(24.01±33.8)min、pH〈4.00的总时间(82.11±119.17)min,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3.31±52.45)分、(66.35±87.23)次、(5.76±7.58)min、(35.51±38.02)min、(164.87±201.53)min,高于对照组的(22.68±32.25)分、(17.22±24.14)次、(2.62±3.72)min、(24.01±33.85)min、(82.11±119.17)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能够使食管癌患者在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减轻,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观察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蠕动障碍的特点,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例RGERD患者,全部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manometry,HRM)和24h食管动态pH阻抗监测,根据HRM结果,将RGERD组患者分为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正常蠕动收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反流差异。结果42例典型RGERD症状患者中正常蠕动收缩组11例(26.2%),失蠕动收缩组12例(28.6%),弱蠕动收缩组19例(45.2%)。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患者弱酸反流高于正常组及对照组(97.8±37.6、92.8±36.3vs44.4±31.3、32.3±36.1,P<0.05),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患者混合反流高于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61.2±20.4、52.6±19.7Vs28.2±15.5、21.6±15.1,P<0.05),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之间及正常蠕动收缩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统计无明显差异。结论R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食管收缩力差的RGERD患者有更多的反流次数,且以弱酸反流、混合反流为主。
简介:摘 要: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致死率甚高,而完善的胃管整体护理使得这一并发症大幅度降低。从正确留置、妥善固定、标记清楚、保持通畅、按时更换、观察记录到健康宣教,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到安全护理。本文对胃管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了比较分析,减少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在临床中完善胃管整体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结合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选择64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2例,分别予以奥美拉唑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联合自拟和胃降逆止咳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3.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予以中西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病情复发率,效果显著,推广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两组患者均采用胃底静脉组织胶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干预。针对治疗有效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治疗有效程度方面,观察组(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2.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胃底静脉组织胶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综合护理的干预可以加强其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全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组织胶联合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9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99例,对照组采用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采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组织胶联合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总治疗有效率。结果接受1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接受3、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组织胶联合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降低了近期出血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返流病致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临床症状、相关辅助检查及胃食管返流病和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确诊后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胃食管返流病致慢性咳嗽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其中抗反流治疗后患者咳嗽的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67例患者经过胃动力药莫沙必利联合抑酸药兰索拉唑治疗后,显效39例(58.21%),有效23例(34.33%),无效5例(7.46%),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4%。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是导致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胃动力药和抑酸药治疗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