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73岁;单侧关节突交锁6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9例.术中采用ACDR进行前路解锁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脱位纠正、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等情况,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79±8.7)min,术中出血50~200(130±67)mL,住院时间5~13(7.0±2.1)d,均一期解剖复位,前路融合.获随访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6~2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钢板螺丝钉无松动,神经动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7±1.55)分,术后3月增加至(13.6±1.74)分,经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8,P<0.01).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双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加重,2周内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残留有双手轻度麻木,握力稍弱.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ASIAE级,6例恢复至ASIAD级,3例恢复至ASIAC级.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一次性完成减压、解锁、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ACDR撑开复位安全、有效、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工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诊的前路颈椎骨折患者作为对象,一共50例,根据就诊的顺序分成2组,先就诊者纳入对照组(n=25),后就诊者归入观察组(n=25),两组病人都进行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调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颈椎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相比常规护理,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更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采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复位减压植骨手术,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恢复脊髓功能的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分别应用于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效果差异。方法:本次研究从近一年(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72例为观察对象,全体患者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并参考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对照组-观察组先后顺序,并发症指标分别为19.44%、2.78%,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按照对照组-观察组先后顺序,满意度指标分别为75.00%、94.44%,两组对比结果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接受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跟骨撑开复位器辅助经皮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37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0~67岁,平均46.5岁。均通过自制三平面撑开型跟骨撑开复位器恢复跟骨的高度和长度,再微创复位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块(关节内骨折患者),最后通过微创钢板或螺钉进行固定。记录复位器的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记录末次随访时跟骨高度、长度、宽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复位器安装时间3~8 min(平均5.0 min),手术时间70~110 min(平均91.5 min),术中出血量15~50 mL(平均25.2 mL)。1例患者出现牵引钉道浅表感染,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时跟骨高度平均为39.3 mm,长度平均为70.6 mm,宽度为32.7 m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87.8分,Maryland评分平均为86.7分,VAS评分平均为2.2分。跟骨Böhler角由术前的3.7°±13.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5.8°±6.4°,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112.2°±21.3°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25.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自制跟骨撑开复位器辅助经皮微创治疗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三平面撑开型跟骨撑开复位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跟骨骨折复位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lo-vest复位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l月至2011年12月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在局麻下行Halo-vest固定术,然后逐步撑开,在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常规X光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CT显示植骨融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kel分级,显效(降低2级)5例,有效(降低1级)10例,无效2例。结论在Halo-vest复位的基础上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安全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n=50)、乙(n=50)组。甲组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乙组行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乙组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Cobb角和水平位移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骨折脱位复位情况,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以行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对象,探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20.2-2021.7,选取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小、出院时脊髓功能分级更优,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与脊髓功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