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的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对提高肾性和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血红蛋白分布和形态特征,辅助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方法采用Leica-DM2000相差显微镜,对我院已临床诊断的40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尿标本进行镜下红细胞形态观察,计数100个红细胞,计算畸形红细胞百分率,并将血尿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肾性组与非肾性组血尿红细胞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肾性血尿红细胞以非均一性为主,占90.48%;非肾性血尿红细胞以均一性为主,占78.21%;混合性血尿,肾性组占9.52%,非肾性组占21.79%。红细胞变异率>80%时,肾性血尿所占百分率为78.57%;当变异率<20%时,非肾性血尿所占百分率为100%。结论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实验标本来源方便、操作简单、快捷经济、无创伤性,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灵冲剂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院治疗的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将其中接受血尿灵冲剂治疗的56例设为观察组,接受血尿安胶囊治疗的另外56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通过血尿安胶囊治疗、观察组通过血尿灵冲剂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69.6%(39/56),观察组有效率为91.1%(51/56),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开展血尿灵冲剂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蒙药结合治疗原发性肾行血尿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原发性肾性血尿疾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计90例。治疗组采取中蒙药结合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中药治疗方式。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进行详细观测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治愈例数为,总治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治愈例数以及总治愈率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蒙药结合治疗原发性肾性血尿有助于引导患者重新恢复自身身体机能的阴阳协调与平衡状态,且临床证实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重视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血尿的病因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的有效性。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血尿患儿,随机分为甲组(N=22)、乙组(N=21),患儿均进行活检穿刺,对比甲乙组患儿病理检查结果、并发症状况。结果:甲乙组单纯性肾病分别为4例、3例;病理性肾病分别为5例、6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乙组患儿镜下血尿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7.27%、76.19%。仅腰背疼痛方面,乙组发生率(28.57%)高于甲组(4.55%),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血尿患儿应用活检穿刺技术进行检查,可准确评估病情,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后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