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汤治疗肾源性血尿5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21
/ 2

【关键词】 四草汤 肾源性血尿

自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我们采用自拟方四草汤治疗肾小球性血尿患者5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取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10.3~45岁,平均(27.56±3.83)岁;病程为10个月~8年,平均(2.2±0.7)年。对照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9.5~43.6)岁,平均(25.66±5.04)岁;病程为8个月~7年8个月,平均(2.0±1.2)年。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血尿诊断标准[1],并参照1992年全国肾脏病太平会议讨论修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及诊断标准[2]。结合临床拟定:(1)持续镜下血尿和(或)间歇性肉眼血尿,新鲜尿常规检查红细胞>(+)以上,尿沉渣红细胞计数>3个/HP,或尿沉渣计数>8 000个/ml;(2)肾小球性血尿:相差显微镜检查畸形红细胞>75%,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3]检查异常;(3)以镜下血尿为主,无/和伴有轻微蛋白尿[蛋白定性<(++)以下或蛋白定量<1.0 g/24 h];(4)不伴明显高血压(BP<150/90 mm Hg)、水肿及肾功能不全;(5)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排除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腰痛-血尿综合征及特发性高钙尿症;(6)确切排除泌尿系结石、肿瘤、结核、感染和多囊肾等因素引起的血尿和功能性尿血。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预防和对症治疗,如休息、保持情绪舒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ACEI降压等。

对照组:在上述一般治疗的同时,用小蓟饮子,即通草10 g,甘草10 g,蒲黄10 g,当归10 g,竹叶10 g,山栀10 g,藕节10 g,小蓟15 g,生地15 g,滑石20 g。水煎约300~400 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顿服。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方加减四草汤。基本方:紫草30 g,仙鹤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旱莲草15 g,丹皮10 g,白茅根10 g。水煎约300~400 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顿服。随证加减:气虚易感者,加黄芪、人参;阴虚偏重者,加生地、知母;血瘀明显者,加丹参、三七;湿重者,加菖蒲、滑石;有肉眼血尿者,加蒲黄炭、茜草。

1.3.2 观察项目 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或血尿消失)时采尿液做尿常规、尿沉渣、肝肾功能检查;疗程中每月行尿沉渣检查;血尿消失后每周查尿沉渣,共三次;疗程结束后每月查尿沉渣一次,共三次。

1.3.3 疗效标准 疗程以三个月为期,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采尿液检查进行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尿”的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原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尿常规潜血持续阴性,尿红细胞0个/HP,尿沉渣计数<8 000个/ml,观察三个月无复发者;有效:原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潜血(-)~(+)或较治疗前减少(++)以上,尿红细胞<10个/HP,尿沉渣计数<8 000个/ml,或疗程结束时完全正常,但在观察的三个月中有轻微异常;无效:原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无变化,尿常规潜血>(+)或较治前减少<(+)以下,尿红细胞>10个/HP,尿沉渣计数仍>8 000个/ml,或疗程结束后病情复发,尿常规潜血≥(++)以上,尿红细胞>30个/HP,尿沉渣计数>8 000个/ml,甚至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1 治疗效果比较表1中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肾小球性血尿多由IgA肾病、隐匿性肾炎、慢性肾炎等肾性疾病引起,其中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炎最多见[3]。因无特异临床征象,临床上较常见,诊断却又较困难,每于肉眼血尿发作或体检普查时才被发现[4]。以病情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尿血,病程缠绵,久治不愈为特点。临床上可有或无症状和体征,常见易感风热、腰酸心烦,口干咽燥,舌暗红,苔干少津、脉细等非特异性症状。以往观点,肾性血尿是一个良性经过的疾病,无需特殊处理;近年的研究证实,部分病例的病理过程呈缓慢进行性损害,最终可造成肾衰竭,目前普遍认为:对本病应予以积极的临床干预。要确诊肾小球性血尿根本疾病的权威检查是肾活检,但因医疗条件和患者的观念限制,未能得到普及。西医认为,血尿产生的机制,是由于肾小球受损后,基底膜断裂,红细胞从裂缝中挤出而形成[5],目前西医也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防治控制措施,临床上多以中医药治疗为主[6,7]。血尿属于中医血证之尿血范畴,责之于肾及下焦,多从热、虚、瘀论治。其病机为阴虚火旺,灼伤络脉,血热妄行所致。辨证当属久病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络脉,血热外溢;虚实夹杂,阳损及阴,气虚日久伤阴;血瘀积久不散,亦化热伤阴;加之尿血日久,耗损阴血。所以,热、虚、瘀三者相互胶着,相互转变,互为因果,究其病机要点在于阴虚血热。我们依此病机,结合过去的临床经验及各家之说,本着治病索源的原则,精选药物,组成四草汤治疗肾源性血尿,本方具有疗效高、复发率低,重复性好的优点。本病治疗用药宜久服缓图,贵在坚持,疗程后采用黄芪等善后调理,巩固疗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有利于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13.

2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153-157.

3 达展云,钱桐荪.84例单纯性血尿患者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2004,176.

4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4.

5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85-1299.

6 聂跃华.肾性血尿的中医治疗进展.江西中医药,2002,10(33):50-51.

7 叶任高,桑建.原发性隐匿性肾炎血尿的中医辨证与治疗.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