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患者接受青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1.1-2022.6接收的50例梅毒患者开展分组,(研究组)400万单位静脉注射一日两次;(对照组)16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日三次。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青霉在梅毒患者治疗中具有极大作用,静脉注射可以使疗效更加明显,推荐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梅毒 青霉素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要做到将书面医嘱落实成实际的护理操作,除了日常的护理检查和护理操作外,最重要的是保障临床药物的正确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要严格审查、判断、选取、配置、给药。在这些过程中,配药的过程是不容易受到重视的,加上日常护理工作内容繁重,不少护士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严谨认真的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可能会使用药的效果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程度。例如,在笔者观察中发现在配置氨苄青霉时有时会存在药液抽吸不净、密封瓶内残留药液的情况。为解决这种情况部分护士选择应用超剂量注射器,但是这有着很多的弊端,一方面是注射器容量过大会导致抽吸药液的精准性欠缺,针头和针筒都不能保障准确地抽吸药液,另一番方面是科室卫生材料的不必要耗损增加。不但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药物的浪费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将护士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护士在配置取用氨苄青霉的效果,进行相关问题分析。

  • 标签: 氨苄青霉素溶液 配制取用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长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6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211
  • 简介:目的 :研究对青霉类药治疗的用药观察以相关药学分析。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8月医院开据的涉及青霉类药物的450张用药处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发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甲组(n=150)、乙组(n=150)、丙组(n=150),比较三组青霉类药物的用药率,并分析三组青霉类药物应用不合理之处。结果: 甲、乙、丙组处方中青霉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88.00%、70.67%和46.67%(P<0.05);呼吸科青霉类用药率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临床对于青霉类药物的使用率有着明显降低趋势,不合理用药点情况也在逐步完善。并且不同科室青霉类药物的有效应用上依旧存在一些差异,需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行相适应的干预。

  • 标签: 青霉素类;用药观察;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青霉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以18岁的青少年患者最为多见,抵抗能力较弱,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青霉类药物由于其高敏感性及毒性较大等特点,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青霉类抗生素药物类型以阿莫西林为主,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等,水肿,皮炎占最大比重。结论:在使用青霉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临床上使用青霉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使用青霉类抗生素。

  • 标签: 青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青霉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应用青霉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观察进行药学分析。结果 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与附件损伤发生率最高(34.0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0.00%),其他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青霉类型分布方面,阿莫西林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6.00%),其次为青霉钠(20.00%)、美洛西林钠(16.00%),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给药方式方面,口服给予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其次为静脉滴注给予青霉类药物,发生率为46.00%,其他静脉注射与皮内注射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青霉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与附件及消化道,发生风险与给药方式及药物类型相关。

  • 标签: []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霉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采用青霉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3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同给药途径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剂型等进行探讨。结果: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皮疹(40.00%),且在诊治后治愈,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目眩等(20.00%),且均在基础治疗后好转,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变态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3.33%),且在急救后生命体征均平稳;采用溶液剂青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0.00%);采用静脉滴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40.00%)。结论:口服青霉类药物诊治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低,且在日常用药中需加强青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霉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在使用青霉类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统计其不良反应类型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物品类。结果:本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全身性不良反应(50.8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0.3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2.7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6.78%)、血液系统不良反应(5.08%)、循环系统不良反应(4.24%)。引起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苯唑西林(50.85%)、阿莫西林(19.4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86%)、青霉钠(7.63%)、青霉钾(5.93%)、阿洛西林钠(4.24%)。结论:临床上患者在使用青霉类药物治疗期间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居多,而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苯唑西林居多,临床应进一步加强青霉类药物用药干预,以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青霉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控制青霉中的聚合物含量对保证药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青霉类抗生素聚合反应的认知尚不全面,因此需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分析。方法本文选择苯唑西林钠,作为侧链为苯甲异恶唑类青霉和侧链具有较强的吸电子基团青霉的代表,采用理论计算进一步验证前期文献提出的基于青霉母核的聚合反应途径,并探讨侧链结构对其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聚合反应Ⅰ(青霉母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β-内酰胺环的反应)是优势聚合反应途径,提示青霉侧链结构对聚合反应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青霉素侧链结构 聚合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联合头孢菌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青霉治疗组)和观察组(青霉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组),每组30例。调查并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炎性因子变化情况以及肠道菌群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中WBC、PCT、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霉素 头孢菌素 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儿科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患者的疼痛。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寻找减轻肌内注射导致疼痛的最佳证据,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A族链球菌感染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的360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调查组、第l轮证据应用组和第2轮证据应用组。基线调查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第l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第2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3组患儿年龄均在5~15岁之间。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证据应用前后护士最佳证据的执行情况、证据应用前后患儿疼痛评分及硬结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对最终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共提取10条证据,制定出9个临床审查指标,运用证据前后对比,证据应用后患儿疼痛评分由8.42分下降为4.26分,注射30 min后疼痛评分由4.53分下降为2.18分,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发生率由75.8%(91/120)下降为32.5%(3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一系列药物及非药物措施能减轻儿童程序性疼痛;Buzzy小蜜蜂装置(冷+振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肌内注射青霉疼痛;正确的苄星青霉配置方法、注射手法、注射部位、注射速度可以减轻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的疼痛。

  • 标签: 儿童 苄星青霉素 肌内注射 循证 护理
  • 简介:摘要:桔青霉(citrinin,CIT)是引起肾脏毒性的真菌毒素之一,在红曲产品、发霉水果、霉变粮食及其相关食品中检出率极高。已有的研究表明,红曲霉、青霉和曲霉等霉菌是引起食品中桔青霉残留的主要原因,其中紫色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红色红曲霉(Monascusruber)、橙色红曲霉(Monascusaurantiacus)、丛毛红曲霉(Monascuspilosus)、血红红曲霉(Monascussanguineus)、安卡红曲霉(Monascusanka)等红曲霉,纠缠青霉(Penicilliumimplicatum)、瘿青霉(Penicilliumfellutanum)、黄绿青霉(Penicilliumcitreoviridin)、点青霉(Penicilliumnotatum)、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詹森青霉(Penicilliumjensenii)等青霉以及土曲霉和白曲霉等曲霉已被报道为桔青霉产毒菌。葡萄酒是以酿酒葡萄为原料,经过长时间酿造而成的酒精饮料,由于酿酒葡萄在生长期、采摘期、存储期和酿造过程中易被各种霉菌污染,其中灰霉菌、青霉和曲霉是在葡萄中常被分离到的霉菌,而这些从酿酒葡萄中分离鉴定的霉菌有一些菌与桔青霉产毒菌一致,因此,从保障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安全性考虑,有必要对国内葡萄酒产品中的桔青霉残留状况进行检测和风险评估。

  • 标签: 葡萄酒 桔青霉素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2020.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肌注苄星青霉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肌肉注射苄星青霉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痛苦,提高肌注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发生青霉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结果 青霉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为8种,其中以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同时口服用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且会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血液、泌尿、呼吸、心血管、神经及消化系统。结论 青霉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且会涉及多个系统,需要加强临床用药指导,以兼顾青霉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青霉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用青霉类抗生素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该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结果 在青霉类抗生素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类型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占比能够达到48.75%(39/80),其次是青霉钠,占比为22.50%(18/80),之后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剂13.75%(11/80);在用药方式上,口服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51.25%(41/80),其次为静脉滴注,占比41.25%(33/80)。结论 在临床青霉类抗生素用药中,需要重视不良反应,依据药物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用药。

  • 标签: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苄星青霉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梅毒患者,分为对照组(29名)和治疗组(30名)。对照组行苄星青霉治疗,治疗组行苄星青霉联合头孢三嗪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4名显效(48.3%),11名有效(37.9%),4名无效(13.8%);治疗组中17名显效(56.7%),12名有效(40.0%),1名无效(3.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6.2%(25/2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头孢三嗪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膜炎患者采用青霉+头孢曲松钠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脑膜炎患者7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n=35例,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和观察组(n=36例,采用青霉+头孢曲松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确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青霉素 头孢曲松钠 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及药学分析。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患者,分析其不良反应类型及情况。结果 57名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9名为药物联合疗效降低(50.9%),10名为药物联用增大毒性(17.5%),10名为重复用药(17.5%),15名溶媒不合理(26.3%),16名用法、用量不合理(28.0%)。57名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1名全身性反应(36.8%),14名低血压(24.6%),8名精神症状(14.0%),14名肝肾损伤(24.6%),11名尿潴留(19.3%)。结论 在临床中联合使用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会降低临床效果,并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重还会影响肝脏功能。不适合于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抗菌类药物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