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霉素类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学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0年1月-12月院内住院患者中抽取62例,均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及临床表现。结果 阿莫西林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在46.78%,其次是青霉素V钾片(32.26%)、哌拉西林钠(12.90%)、青霉素钠(8.06%),能支持药学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的占比最高,在48.39%,其次是尿血、尿痛、肾炎、水肿、皮炎,占比33.88%,心跳变快占比11.29%,头痛、烦躁、咳嗽占比4.84%,白细胞计数降低占比1.61%,能凸显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患者身体的消极影响。结论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药物种类较多,导致不良反应后的临床表现也较多,掌握相关资料,能提高临床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的谨慎度,并管控好药物使用剂量,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点。方法: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通过我院对青霉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药学规律和特点。结果: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同给药途径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不良反应,造成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药物为阿莫西林、青霉素钠、美洛西林钠等。同时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发现,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等是受影响的主要器官。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治疗需要得到格外的重视,要分析其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反应、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然后给予合理的用药指导,保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特点以及相应的规律。方法对我院近两年之内出现青霉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其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内我院共出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230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共有八种,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等,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皮肤以及其附件损伤。在多种用药方式中,通过口服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如果在疾病的治疗中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那么应该在使用之前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疾病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根据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在保证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该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结果 在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类型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占比能够达到48.75%(39/80),其次是青霉素钠,占比为22.50%(18/80),之后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剂13.75%(11/80);在用药方式上,口服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51.25%(41/80),其次为静脉滴注,占比41.25%(33/80)。结论 在临床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中,需要重视不良反应,依据药物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青霉素类抗生素在抗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并分析其耐药性发展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间的1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则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原菌清除率及耐药性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后,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研究组患者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结论:青霉素类抗生素在抗感染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青霉素Ⅱ号.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1。方法对6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采用新青霉素Ⅱ号,头孢噻肟钠或头孢唑啉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A组)。与单独用阿奇霉素(B组)50例,单独用头孢菌素(C组)64例做对照。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用阿奇霉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青霉素Ⅱ号,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较单独用阿奇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且较安全。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1月-2022.12月480例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对药物品种使用情况、临床用药合理等情况展开研究。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美罗培南占比最高,其他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比阿培南、帕尼培南。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占比22.50%(108/480),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及配伍不当、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不合理等,其次包括适应证不合理、品种选择不当、处方权及会诊不规范等。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情况较为常见,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用药管理,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