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陶渊明的诗在诗歌历史发展中,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部分。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诗歌中所表现的自然,个人的洒脱,性格中的忘我,看似“无意”无华,实则“无意”中蕴含着诗人的坚守、理想、超脱和自然,于“无意写诗”成就“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简介:伊格尔顿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并且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的关系。他们都吸收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从现代美学理论资源中得到援助,发现了阿尔都塞的主体质询观与康德对审美经验的描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伊格尔顿主要是从'美'的概念出发,而齐泽克则借助'崇高'范畴来阐释意识形态,一方面揭示现代意识形态是如何更多地通过操控人们身体、欲望、感性经验以及行为方式来运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审美、美、崇高等范畴,将它们纳入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话语中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一个美学与政治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对消除长久以来认识、美学、伦理三个领域分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简介: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意识形态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精辟的阐述。具体而言,党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对意识形态党性原则作出新的诠释;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和转换;提出文化软实力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论证。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宝库,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简介:意识形态符号化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与现实表征.符号的背后不仅潜伏着丰富的语义信息,隐蔽着复杂的思想结构,蕴含着超强的意识形态潜能,而且能使意识形态在现实生活中运行起来更加丰富、灵活和多样.大众媒介与日常消费为意识形态符号化的运行打造了平台和场域,提供了多种有效手段,培育了相应的思维方式,营造了相应的社会心理氛围.意识形态符号化虽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给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管理、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提高意识形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