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为今后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头位难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35例。头位难产的原因有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头位置异常,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共计36例,占比为60%,与其它原因进行比较,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头位置异常中以持续性枕后和枕横位占比最高,与其它原因的比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位难产可导致产后出血、宫缩乏力等。结论及时、正确的对头位难产进行处理,对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总结胎膜早破与难产的临床关系。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门诊及妇产科住院部收治的68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相同时间段来本院进行正常分娩的68例产妇,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难产率、妊娠并发症、难产原因以及处理方式。结果研究组68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中,难产60例,占88.23%,对照组68例正常分娩产妇中,难产3例,占4.41%。研究组的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8例胎膜早产妇中,共有61例出现母婴并发症,对照组68例正常产妇中,共有2例出现母婴并发症,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更容易发生难产,增加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要及时处理胎膜早破产生的症状,提高母婴预后,改善胎儿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晚期胎膜早破对孕妇难产的影响。方法整理收集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的108例晚期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于我院生产的足月待产10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难产率、产前胎位以及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前胎位研究表示观察组头盆不称以及胎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盆不称以及胎位异常是造成胎膜破裂的主要因素,胎膜早破显著增高患者的难产率,并且母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增高。对孕妇进行适当的护理以及做好生产时的准备,能降低难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充分保证孕妇和婴儿的安全。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儿右上肢垂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儿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关系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与胎膜未破孕妇各120例,分析其与头位难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胎膜早破组胎头衔接百分率为12.5%,胎膜未破组胎头衔接百分率为38.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孕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率低于胎膜未破组,剖宫产率更高,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孕妇阴道助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膜早破组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胎膜未破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应做好胎膜早破预防工作,以减少母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