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行子宫全切术后并发阴道残端愈合不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不良患者中有38例合并贫血,34例合并阴道炎,26例合并宫颈炎,合并糖尿病20例,有肥胖者10例,高血压8例,开腹手术者32例,阴式手术14例,所有患者均行阴道残端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G-杆菌产ESBLS珠30例,粪肠球菌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坠胀、或肛门追胀感,体温升高,阴道排血性液或淡黄色液,检查阴道残端脓血性渗出甚至裂开等,经抗感染及局部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贫血,术前有阴道炎、宫颈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及开腹手术是发生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术前纠正贫血,治愈阴道宫颈炎症,做好充分阴道准备,控制合并症,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严格手术操作规范,术中做好阴道残端的缝合,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不同的缝合方法与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年05月—2012年07月在我院施行的9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例。其中阴道残端分别用腹腔镜下连续缝合或者经阴道连续包埋缝合。通过对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发热、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肉芽增生等情况观察,分析两种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时间、失血量、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及肉芽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缝合方法可互为补充,但腹腔镜下连续缝合阴道残端更具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截肢术后痛性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其中19例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骨内置入组),术中用锐利的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性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的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的骨质用电钻钻两个骨洞,两个骨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一个骨洞穿入,从另一个骨洞穿出,用8-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4~6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骨洞,保证神经残端在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18例行肌内置入(肌内置入组),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骨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4~6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平均随访25(16~40)个月;骨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的早期(术后1年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2.86%,中期(术后1~3年)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7.50%和57.1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以及骨内置入组早、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性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阴道冲洗是否具有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120例病例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使用碘伏冲洗阴道,能有效降低阴道内的致病菌,减少上行感染的机会,可降低术后病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发热持续天数及降低白细胞总数,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结论术前给予碘伏阴道冲洗能够治疗和预防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而且操作简便,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