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护理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肺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的ct诊断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历资料患者90例,比较疑似间质性肺疾病及临床确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不同症状组的HRCT检查阳性率差异。结果在不同组间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10%、30%和56.7%;在有进行性气短及胸部X线平片检查在短时间内(尤其是2周内)变化显著的患者中,HRCT检查可有30%的检出率,且56.7%的患者为轻中度的患者。结论HRCT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HRCT检查是早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减少误诊、漏诊的有效途径,并可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征特点和肺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对8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诊断分成IPF组和非IPF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IPF组有45例咳嗽患者,31例呼吸困难患者,22例杵状指,12例爆裂音,非IPF组患者以上症状病例数分别是35例,24例,18例,6例,两组患者病症类型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IPF组爆裂音,柞状指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等特点,可以进行临床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IPF和非IPF都有其特点,不同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让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征特点和肺功能情况及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对8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诊断分成IPF组和非IPF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IPF组有25例咳嗽患者,9例呼吸困难患者,3例杵状指,3例爆裂音,非IPF组患者以上症状病例数分别是24例,12例,2例,2例,两组患者病症类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F组爆裂音,柞状指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等特点,可以进行临床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IPF和非IPF都有其特点,不同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让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89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和给药措施等情况,通过回顾结果来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时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89例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其中显效案例数为56,有效案例数为25,无效案例数为8例,总体有效概率91.01%。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得出肺间质纤维化的诱因之一是因为支气管-肺的反复感染。这种感染引起了肺间质的慢性损伤,在反复损伤和反复修复两个过程中,肺部发生了纤维化的变化。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抗炎治疗和预防感染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有效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组为我院25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2017年10月5日至2018年4月9日),对照组取同期30例单纯肺栓塞患者。两组均予以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常规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特征、D二聚体、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及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心悸概率分别为100.00%、48.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浮肿、呼吸困难、胸闷、咯血数据无对比价值,P<0.05;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60.11±3.85)mmHg、(41.08±2.27)mmHg,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其他检查结果无对比价值,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可见心悸、咳嗽等表现,血气分析检查显示氧分压显著降低,且与单纯肺栓塞差异较大,临床诊断可作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进行对比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00例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并且结合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对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康复训练情况、依从性、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给予了康复护理的研究组患者肺康复训练情况较好,护理依从率为98.7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4%;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始终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5%,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优化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及使用起来。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 ILD)患者死亡临床特点及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收集 2014年 2月至 2016年 2月期间我科收治因 ILD死亡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及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因 ILD死亡病例共 33例,其中男 23例,女 10例,平均年龄 (65.8±13.6)岁。疾病分类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29例 (87.9%),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占多数,为 23例 (69.7%);其他 4例 (12.1%)为已知病因 ILD; 33例患者病情急性加重至死亡平均病程 (17.5±22.3)天, 14例在入院 1周内死亡,其中 15例首次确诊 ILD或以急性加重的形式首次就诊。所有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平均 37次 /分)及低氧血症( SpO2平均 72%), 27例( 81.2%)患者出现发热; 31例( 97.0%)患者 D-二聚体 >500ug/L, 2例出现肺栓塞,合并气胸和心力衰竭各 1例, 15例患者( 45.4%)有肺动脉高压; 15例患者行无创通气, 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 结论 ILD急性加重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维持氧合,掌握抢救流程及预防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24例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分析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影响间质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因素有单纯感染5例,所占比例20.83%;心力衰竭1例,所占比例4.17%,急性加重期8例,所占比例33.33%,伴随呼吸道感染8例,所占比例33.33%,肺栓塞2例,所占比例8.33%;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出现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平均住院时间为(7.8±1.0)d。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包括肺栓塞、急性加重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8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2436.84±259.62)mL、对照组(2043.65±237.86)mL;观察组FEV1%为(76.53±5.24)、对照组(55.46±6.2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检测血清KL-6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非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57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该指标的异常程度越大,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