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2月至10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麻醉,对照组由麻醉医生常规手动调控患者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分析比较两组的丙泊酚用量、停药至苏醒的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入PACU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978±163)mg比(1 307±27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4,P=0.028)。观察组停药至苏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9.7±1.2)min比(13.2±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5,P=0.025)。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15.6±2.4)min比(19.5±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6,P=0.026)。观察组入PACU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3/39)比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1,P=0.016)。观察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6%(4/39)比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3,P=0.021)。结论食管癌手术麻醉中应用闭环靶控输注系统能有效降低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降低入PACU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闭环靶向控制输注系统在食管癌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于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省肿瘤医科的七十名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接受丙泊酚闭环靶向输注系统麻醉,对照组由医师常规麻醉。两组的丙泊酚剂量,从停药到唤醒的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进入PACU后的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分析和比较。结果:从服药到醒来的时间比对照组要短九分钟和十三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6,P=0.026)。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3/39)对23.08(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3=8.353,P=0.021)。结论:降低进入PACU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胆囊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6年 3月 -2017年 1月胆囊手术患者 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手动调节丙泊酚麻醉, BIS监测组实施 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比较效果。结果: BIS监测组效果高于对照组, P< 0.05; BIS监测组术中知晓、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BIS监测组执行误差绝对中位数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P< 0.05。 BIS监测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胆囊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顺式阿曲库铵单次静注与闭环靶控连续输注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骨科手术患者72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36例病患给予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实验组36例病患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麻醉方法。对两组病患肌松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插管条件都比较好,血流动力稳定,但是应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方法明显比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方法见效快,不良反应出现率更低,以上数据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麻醉病患采取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手术时间和维持时间更为吻合,不良症状出现率低,临床护理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比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方法要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麻醉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族和汉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时效。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女性患者,维吾尔族(W组)、汉族(H组)各5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5-55岁,体重指数20-29kg/m2。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诱导,T1达最大阻滞时气管插管,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监测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及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结果两组肌松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H组相比,W组在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增加(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时效存在差异,临床应用应考虑次差异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深度肌松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 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传统经验组(T组)和闭环靶控深度肌松组(CLTC组)。T组间断手动给药;CLTC组采用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目标肌松程度为强直刺激后计数(PTC)计数l或2。记录术者满意度评分、平均气腹压、肌松药用量、气管拔管时间、术后氟比洛芬酯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CLTC组术者满意度评分升高,平均气腹压降低,罗库溴铵总用量及平均用量升高,气管拔管时间延长,术后氟比洛芬酯使用率、肩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以PTC为反馈模式闭环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深度肌松的维持,提供更加满意的手术条件,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其他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均为全麻手术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B组为肌松监测、C组为持续泵注。观察三组的出血情况。结果A组出血量(238.8±159.8)ml,B组出血量(352.9±185.4)ml,C组(326.8±169.5)ml,A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松效果比较,肌松不足A组为0次,C组6次,B组15次,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优于其他给药方法,出血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作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验证AAI-丙泊酚全程闭环靶控输注(CLTCI)静脉麻醉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则拟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1例,随机分成闭环靶控输注组(CLTCI组,n=60例)和开环靶控输注组(OLTCI组,n=61例)。CLTCI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AAI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随AAI的值自动调节以维持AAI在15~25,开环组由麻醉医生根据AAI的变化和临床经验手动调节丙泊酚靶浓度以维持AAI在15~25。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T 1)、插管即刻(T 2)、插管后5min(T 3)、切皮(T 4)、术中探查(T5)时的HR、MAP。结果OLTCI组在T2、T3、T5各时间点HR、MAP均显著高于CLTCI组(P
简介: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的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的量,以控制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术中及停吸异氟醚后的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中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是可行的.
简介: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的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BIS值55为控制麻醉深度的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的BIS基本在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在安氟醚吸入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的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均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在剖胸后的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CS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均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减压后1 min、术毕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麻醉维持期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恢复情况、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减压后1 min,研究组MAP为(90.25±9.61)mmHg、HR为(87.52±7.84)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维持期,研究组丙泊酚用量为(4.76±1.39)mg/(kg·h),少于对照组,瑞芬太尼用量为(0.17±0.08)μg/(kg·min),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为(4.71±1.19)min、拔管时间为(6.75±1.93)min,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术后6 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M患者术中施行Narcotrend指数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麻醉,能进一步控制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纯靶浓度控制输注(TCI)组(A组)、BIS监测TCI组(B组)、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以及MAP、HR及BIS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相比,T2时间点各组MAP、HR及BIS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T2时间点BIS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