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定量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探究不同医护方法、患者不同体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医源性因素、自身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误吸的影响,分别划分2-3种情况进行赋分,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例,通过赋分表定量评估误吸的可能性,根据误吸风险高的患者降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误吸病例的发生。结论:根据定量评估风险表,可以迅速定位误吸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误吸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定量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探究不同医护方法、患者不同体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医源性因素、自身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误吸的影响,分别划分2-3种情况进行赋分,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例,通过赋分表定量评估误吸的可能性,根据误吸风险高的患者降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误吸病例的发生。结论:根据定量评估风险表,可以迅速定位误吸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误吸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按机械通气患者常规要求给予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致有效的体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后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VAP总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11<0.05)。结论体位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及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策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鼻饲期间误吸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策略后,观察组患者鼻饲期间误吸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策略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护理中,有效降低了患者鼻饲期间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对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痰时的有效深度。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须行机械通气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2cm)和观察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2cm),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痰鸣音改善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如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下降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痰效果如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痰痂堵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痰时在吸痰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回提2cm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吸痰效果,改善部分生命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用于临床指导,为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医学数据库,查找评价肠内营养相关文献,经课题组讨论,制定肠内营养误吸发生风险评估方案,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的各级条目。结果最终形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表及管理方案。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37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88.24%、100%。2轮专家函询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142和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评估及管理方案构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风险评估以及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医疗治疗过程中的风险问题重视力度在逐渐的提高,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 脑卒中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病人脑卒中疾病主要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它由于病人长期的不良习惯以及自身的因素所导致脑部出现了卒中的问题,这样会给病人的身体以及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能够保证脑卒中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防止病人出现误吸风险。加强对隐性呼吸风险问题的控制,保证整体的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8月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对照组采用间断SSD,比较2组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并比较操作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分别为2.9%(1/34)、(19.37 ± 5.52)ml、17.6%(3/34),对照组分别为20.0%(7/35)、(14.98 ± 3.77)ml、25.7%(1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896、7.239,t值为5.315,P<0.05或0.01)。囊上滞留物培养病原菌阳性率为54.6%(113/207)、病原菌149株,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率为12.6%(26/207)、病原菌37株,2组囊上滞留物病原菌构成相似,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组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操作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SSD能有效清除气囊皱褶和集聚于囊上的滞留物,可减少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预防微误吸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