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定位标志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胃的解剖的研究学习,结合术前胃主要血管的三维重建,实施30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结果发现胰腺、胃十二指肠动脉、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位置较恒定而突出,易于识别,是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按此标本解剖标志对患者行手术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2周左右均予以出院;随访6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利用胰腺、胃十二指肠动脉、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位置恒定而突出,在腔镜下易于识别的特点,作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中的解剖定位标志,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与内镜下不同纵裂入路的结构显露特点及解剖结构标志定位。方法成人尸头10具,分为A组和B组,每组5具,分别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和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联合室内孔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观察内部结构。结果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前额纵裂入路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鞍区和第三脑室,有利于切除第三脑室前部和鞍区肿瘤,而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联合室内孔入路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第三脑室及侧脑室解剖结构,有利于第三脑室、房部、体部及侧脑室额角的手术操作。结论两种纵裂入路均可在显微镜、内镜下充分显露第三脑室等部分结构,组织创伤小,临床上可根据病变特点和手术需求选择合理的入路方式。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一种含炭定位标记液(SPOT)临床应用于内镜下病变标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胃肠道病变需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的115例患者,内镜检查时应用SPOT标记病灶,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时寻找标记点。采用单组目标值法计算产品标记有效率。观察标记后有无不良事件发生,比较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SPOT标记的有效率为99.13%(114/115),标记维持时间可达57 d,标记过程中无穿刺肠壁或注射到腹腔情况。标记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8%(27/115),均与试验器械无关。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内镜定位标记液对胃肠道病灶能有效、安全地进行染色标记,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简介:目的探究在膝关节翻修术中选用股骨内收肌结节作为关节线定位标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完成的膝关节翻修手术20例,从X线正位上测量股骨内外上髁宽度(FW)和股骨内收肌结节(AT)至膝关节线(JL)的垂直距离(ATJL),计算比值,将比值接近正常膝关节生理比值(0.53)的10例归入匹配组,其余10例归入不匹配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KSS临床和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匹配组在膝关节活动度和KSS临床评分方面优于不匹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KSS功能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AT作为膝关节翻修术中确定JL的标志点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成为临床医生的一种新思路,但其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肛瘘手术的过程中进行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标记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手术治疗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复杂肛瘘患者50例,开展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双盲法划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术中进行超声引导下亚甲蓝定位标记。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肛瘘内口准确率,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颅面部三维重建影像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三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笔者提出的对三维重建骨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骨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DeepveincatheterizationDVC)的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救治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8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66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①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B组;不良事件损伤动脉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
简介:目的确立内镜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方法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对3具(6侧)新鲜冰冻尸颅及5具(1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解剖,观察入路过程中的解剖标志并拍照和摄像记录。结果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按照入路过程分为5阶段,即鼻腔、鼻咽、鼻窦、翼腭窝、岩尖阶段。每一步骤中均可找到一组相对固定、在术中可作为路标的标志,分别为:鼻腔阶段标志、鼻咽阶段标志、蝶窦阶段标志、筛窦阶段标志、上颌窦阶段标志、翼腭窝阶段标志及岩尖阶段标志。结论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根据术中依次涉及的腔隙,在每个阶段中参照一组解剖标志,而不是单一标志进行下一步操作。参照这些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可精确和安全地进行内镜经鼻岩尖区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Rouviere沟解剖定位及其应用价值,希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纳入,即为实验组100例在Rouviere沟解剖定位的引导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传统组100例行传统的定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腹腔镜组患者的Rouviere沟进行分型,其中59例患者为开放型,32例患者为融合型,19例患者为缺失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对比两组治疗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医院接收到患者之后,临床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Rouviere沟解剖定位治疗,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使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缩短,从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以下简称PLDD)穿刺定位方法的改良及其结果;方法采用自制立体定位标尺改良穿刺定位方法对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简称改良组)行PLDD,并与行传统穿刺定位方法的PLDD56例(简称传统组)作比较;结果改良组较传统组操作精确度高,误差小,病人接受x线次数少,资源耗费少,操作省时省力;结论应用立体定位标尺的改良式穿刺定位方法在PLDD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视野下对腹股沟区后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探讨腹腔镜下后入路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要点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所完成的1500例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LIHR)的视频资料,来对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手术路径、解剖标志、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1500例LIHR手术中,TEP方式为660例,TAPP方式为840例。TEP手术和TAPP手术具有不同的手术入路;两种方式的手术区域都在腹膜前间隙(包括Retzius和Bogros间隙);两种手术方式需要辨认相同的解剖标志:如耻骨梳韧带、腹壁下血管、精索结构或子宫圆韧带、Doom三角、死亡冠、髂外血管以及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等结构;两种手术方式均需要分离出足够大的腹膜前间隙范围,并正确分离处理疝囊,完成精索去腹膜化,使用10 cm×15 cm的聚丙烯网片完全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包括内环、直疝三角及股环)。结论TEP及TAPP手术都是LIHR的有效的修补方式,熟悉腹腔镜视野下腹股沟后壁的解剖特点,有利于缩短LIHR的学习曲线并更好的掌握该手术方式。
简介:目的比较面神经垂直段CT定位和解剖定位。方法15例开颅取脑后的颅底标本,对面神经管垂直段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颈静脉窝外侧壁与前壁水平之间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并与64层螺旋CT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尸骨直接测量与CT测量结果分别是(3.01±0.65)mm与(3.09±0.68)mm,(10.98±1.72)mm与(10.98±1.64)mm,(3.99±1.23)mm与(3.91±1.17)mm,(8.32±1.86)mm与(8.24±1.92)mm;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Zuckerkandl结节(zT)与喉返神经(RLN)和上甲状旁腺(sP)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同一手术组连续施行的153例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癌12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32例)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及大小,及与RLN和sP的解剖位置。结果zT出现在多数病例:在右侧为88.2%(135/153),左侧为82.4%(126/153),两侧同时出现的为76.5%(117/153)。RLN主要位于zT与甲状腺腺体之间,其右侧为91.7%(99/108),左侧94.7%(90/95)。sP右侧94.4%(102/108)在zT的头侧10点和11点钟方向,其左侧92.6%(88/95)在zT的头侧1点和2点钟方向。结论ZT与RLN和SP之间有着重要的解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