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吃过午饭,晃眼的太阳光把阳台烘得异常闷热。我一边喝着绿豆汤……对了!光顾着喝绿豆汤,都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杨比克曼,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奇怪?谁说不是呢!你不知道它给我惹了多少麻烦!同学们总是笑我,老师也总提问我——花名册上我那“不规则”的名字永远都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目光。不过,我爸对此却不以为然。或许你已经猜到了,这诡异的名字就是他的杰作。据目击者我妈妈介绍,我出生之前,有一部科普节目叫作《比克曼的世界》。老爸每天看这个节目看得如痴如醉。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家便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这种混乱的景象一直持续至今。为了纪念自己最膜拜的业余科学家比克曼,他给我起了这个洋气的名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浴降温效果的因素,为采取药浴降温患儿提供操作上的依据。方法对86例患儿用39±1℃的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min各测量体温一次,根据患儿在药浴过程中的出汗开始时间,分为5~10min出汗组、10~15min出汗组、15~20min出汗组三组。结果5~10min出汗组46例,体温下降44例,下降率约为95.6%,体温上升1例,无变化1例;10~15min出汗组25例,体温下降20例,下降率为80%,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4例;15~20min出汗组15例,体温下降12例,有效率为80%,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2例。结论药浴时在10min以内出汗的患儿,浴后体温下降率明显高于在10min以外出汗的患儿,而体温上升率明显低于10min以外出汗的患儿。
简介:目的观察降温毯对颅脑外科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将我院47例颅脑外伤伴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用降温毯降温;对照组20例用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降温。比较两组患者降温护理后1、8和12h的体表温度及其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降温前和降温护理1h后的体温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温护理8h和12h时,试验组患者测得的体温分别为(37.4±0.9)℃和(36.6±0.4)℃,对照组的体温分别为(38.2±1.3)℃和(37.3±0.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最终体温恢复正常所用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降温毯对颅脑外科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