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情感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情感状况,来确定课程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培养教师的情感素养、创设教育情境、实践活动积极引导等方式,改进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目的。
简介:<正>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近年来,教师道德建设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在以往的教师道德建设中偏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的要求,但许多教师却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加以内化,因而使教师道德建设收效不高,社会对此也不甚满意。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离不开情感,道德的生命力在于情感,没有道德情感,没有人的内心体验,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行为。因此,培养道德情感,就成为当前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和重要课题。
简介:孟子的道德哲学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以其“四端”之情为基础,主张任何美德规范和体现美德的行为规范最终源自人类天生的不由自主的情感。他的规范伦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主义规范美德伦理学,他所提出的评价性概念,如“仁”、“人”、“君子”和“不仁”、“非人”(“禽兽”)、“小人”等,实质上是针对道德主体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美德规范(人性的应然之规定)。在孟子看来,美德与行为规范并非源自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或理性的认知,而是源自人类天生的情感,因此,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不是灌输关于外部世界(包括社会)的经验知识或理性知识,而是“反求诸己”,培养和发展道德主体内心原本就有的“四端”之情,只要保有它们并加以体验扩充,就能“知性”、“知天”,“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充分反映了儒家哲学的根本特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简介:摘要道德情感是道德的生命力,是品德结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桥梁。只有真正体验到道德主体的情感历程,道德的认识才能升华为道德的行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如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可优化班级的管理。
简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