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最近几年,通过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慢性持续性腰痛的缓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但这种训练方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局部血流、运动知觉与功能改善的效果,为未来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开发及下背痛患者康复训练方案制订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据改良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及腰椎L3皮下脂肪厚度等前测指标将25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试验组执行为期6周、每周2次、每次60min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并于试验前、后1周内完成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①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0(°)/s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背肌肌耐力总作功,但对核心训练外日常运动量无影响;②6周核心稳定训练对等速背肌耐力测验时局部血流量有显著影响作用,表现为试验组氧合血红素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而对脱氧血红素无影响;③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运动知觉,表现为试验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运动知觉复位精度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④结果提示,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对改善下背痛患者疼痛、运动知觉、局部血流、肌耐力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等均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改善股四头肌肌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骨伤术后及脑卒中导致的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股四头肌肌力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电治疗,同时配合肌力训练护理干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采用中频电治疗,不配合肌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下行肌力训练护理对改善股四头肌肌力有显著作用,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易筋经锻炼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骨骼肌减少症老年人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易筋经锻炼组和空白对照组,易筋经锻炼组33例进行易筋经锻炼,空白对照组32例不进行任何治疗干预。于锻炼前和锻炼12星期后进行肌力测量。结果:研究过程中,2组均有1例脱落。易筋经锻炼组锻炼12星期后肌力较锻炼前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肌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易筋经锻炼组肌力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易筋经持续锻炼可以明显增强骨骼肌减少症老年人的骨骼肌肌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臀大肌及臀中肌肌力训练对老年全髋置换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纳入50例患者,均为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臀大肌肌力、臀中肌肌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训练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较训练前均有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臀大肌肌力及臀中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置换者,对其进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还可以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因此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臀大肌及臀中肌肌力训练对老年全髋置换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纳入50例患者,均为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臀大肌肌力、臀中肌肌力。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训练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较训练前均有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臀大肌肌力及臀中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置换者,对其进行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升其臀大肌及臀中肌的肌力,还可以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因此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增龄和老化必然导致老年人各个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和患病机会增加,尽管临床医生能很好的区分“疾病与健康”,然而,老年人还存在一种既非残疾也非健康的状态。人生在岁月的中出现自然性衰老是正常的现象。生命的本质必然由健康走向衰老,最终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增龄性肌少症,是最近几年老年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在国人中有广泛基础的针灸穴位治疗,配合适当的肌力训练,减少肌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行走能力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对盆底组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868例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以肌力测定结果为评价盆底组织功能的依据,判断以上方式对盆底组织的影响。结果868例产妇肌力等级≥Ⅲ级仅76人,占总人数8.8%。同组比肌力等级≥Ⅲ级中,阴道分娩者占52.6%,剖宫产者占47.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占94.7%,经产妇占5.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者占10%,<35岁者占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会对女性盆底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孕妇年龄及分娩次数的增加会加重其盆底组织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在电烧伤后肩周肌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肌缺损6例、三角肌缺损3例、肱三头肌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 cm×4 cm~19 cm×12 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背阔肌肌瓣行肩周肌力重建,背阔肌肌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肌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肌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例患者肩周肌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肌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肌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肌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肌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区外形好,上肢功能预后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