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中,智能电网成为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智能电网的使用,可以将配电、用电设施和系统等进行智能化的调整,提高电网运行及配电的效率。但是,在传统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行中,通常采用分段时间的配置原则,通过断路器的调整、选择性故障的隔离,进行电力资源的输送,当系统保护级数相对较少时,对短路设备影响较小;若保护级数过多,会延长切除故障的时间,影响短路系统的正常负荷。因此,在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性配合方案的选择中,应该结合智能电网的运行特点,消除传统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低压配电系统保护选择性配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满足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7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局部相关因素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复发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1%、40.1%、26.0%和62.6%、30.6%、2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声音嘶哑、cN分期、cTNM分期、GTV-横径(GTV-D)和GTV-体积/长度(GTV-V/L)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声音嘶哑、cTNM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全组有75例(41.9%)患者出现复发,61例(34.1%)远处转移,其中19例(10.6%)为合并复发和远处转移。75例复发患者中64例(85.3%)患者为单纯食管复发,4例(5.3%)为单纯淋巴结复发,另7例(9.3%)患者为食管合并淋巴结复发。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6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复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周边组织/器官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接受ENI确实可行,其失败主要模式仍为食管复发;治疗前声音嘶哑、GTV-D和GTV-V/L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和近期疗效不佳为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肿瘤周边组织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失败的独立性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行脊柱肿瘤切除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切除术前是否行动脉栓塞治疗,将患者分为栓塞组(20例)和未栓塞组(22例),再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椎体切除亚组和椎板切除亚组。栓塞组椎体切除12例、椎板切除8例;未栓塞组椎体切除13例、椎板切除9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间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校准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栓塞组2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脊柱肿瘤动脉栓塞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校准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椎体切除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和校准失血量分别为(1 966.7±898.8)ml、(7.42±3.27)U和(91.3±39.2)g/L,未栓塞组椎体切除患者分别为(2 838.5±1 143.5)ml、(11.04±4.08)U和(133.0±46.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7、-2.436、-2.419,P<0.05);而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0、-0.549,P>0.05)。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椎板切除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肿瘤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相对安全。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不能减少外科切除手术的失血量,但对外科术式加以区分后,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接受椎体切除手术患者的失血量,而椎板切除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受益。
简介:摘要:近年来学者对化机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浆原料选择、磨浆能耗降低以及浆料白度提高和污染成分降低等方面,国内外采用不同技术对化机浆纸张制作质量和污染程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但是没有对其能耗进行过研究。本文首先提出选择性磨浆概念,通过对第一工段磨制浆液进行筛分,对浆渣进行选择性二次磨制,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生产能耗,而且可以保证纸张松厚度,维持纤维粗大坚硬的特性,并且通过游离度与纤维束脱除率的关系,与对比浆的能耗进行分析,发现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日选择性单胚胎移植(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eSET)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予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且年龄≤3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新鲜与解冻周期分别统计,按照移植胚胎数目,分为单胚胎移植组、双胚胎移植组;按照胚胎质量,分为单优质胚胎移植组、双优质胚胎移植组及单优质胚胎搭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一优一非组);另外,解冻周期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再细分为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新鲜周期中,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种植率(36.22%)低于单胚胎移植组(50.77%,P=0.002),而多胎妊娠率(29.86%)高于单胚胎移植组(0%,P<0.001);在解冻周期中,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多胎妊娠率(30.35%)高于单胚胎移植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鲜与解冻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双优质胚胎组及一优一非组3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2.21%)及一优一非组(6.98%,P<0.001),解冻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3.47%)及一优一非组(16.67%,P<0.001)。解冻周期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有1~2个优质胚胎,特别是多胎相关风险高的患者更适合行第3日移植。第3日eSET是一个能更好地降低多胎妊娠风险的移植策略,选择优质胚胎移植或冷冻,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如形成囊胚根据评分进行冷冻。解冻移植仍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联合多模式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S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青岛大学上海临床医学院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椎板入路的SDR联合术中肌电监测、显微神经外科等微创、精准的多模式技术治疗的31例SCP患者,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律的物理治疗。评估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MA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患者的MMT分级增加,MAS分级降低,GMFM-88评分增加,BBS评分增加,FIM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的MMT分级增加,MAS分级降低,GMFM-88评分增加,FIM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的MAS分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下肢一过性肌无力、感觉麻木。结论SDR联合微创、精准的多模式技术是治疗SCP有效、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状患者通过采用选择性显微减压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治疗的 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研究组,对比组( n=21)采用常规手术法,观察组( n=21)采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选择性显微减压融合术能够有效提高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椎间隙高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6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8岁,年龄范围为26~71岁。根据术前CT检查胃食管静脉曲张周围的血管走行及术中血流动力学评估结果行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6个月行胃镜及门静脉CT检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肝胆B超。了解患者肝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胃食管静脉曲张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68例患者中,30例行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其中脾切除联合冠肾分流术16例、脾切除联合冠腔分流术7例、远端脾肾分流术5例、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术1例、胃网膜右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例;38例经自发性门腔分流行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其中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选择性胃静脉分流术33例,经自发性脾肾分流选择性胃静脉分流术3例,经自发性脾肾分流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2例。68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止血1例,腹腔感染1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轻型肺栓塞1例。(2)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腹腔积液程度均明显改善,5例经自发性胃肾分流的选择性分流术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2%(5/33)。术后胃镜及CT检查结果示31例胃食管静脉曲张消失,34例轻度残留,3例复发包括胃网膜右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后吻合口狭窄导致破裂再出血1例,经再次手术后痊愈。3例患者术后发生原发性肝癌。结论根据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不同脾胃区静脉分流方式,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改善肝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法(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2周内)流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病例的临床经过、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共有30例MCDA双胎孕妇接受了RFA选择性减胎术,有5例发生减胎术后短期流产;保留胎存活率为83%(25/30)。流产时保留胎均心率正常,羊水清亮无异味;除1例为术后当天流产外,其余4例流产距离RFA减胎术超过7 d;流产前孕妇血常规WBC不高、均低于15×109/L;除了2例发热以外,其余3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明显升高;仅1例血培养粪肠球菌阳性(+);4例取经阴道流出的羊水进行培养,其中2例解脲支原体(+)、2例无菌生长;胎膜病理检查表现有局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以减除胎为中心渐变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羊膜坏死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结论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改变与典型的绒毛膜羊膜炎不同,提示可能有不同的流产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