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 方法: 将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放疗 74 例转移性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7 例,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留置 PICC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导管栓塞、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研究组患者高, P<0.05 。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较研究组患者低, P<0.05 。 结论: 对转移性脑肿瘤放疗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我院 2016 年 7 月 ~ 2017 年 7 月收治的 52 例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 进行分析, 其中肿瘤病灶切除功能重建术 30 例,肿瘤切除重建术 8 例,肿瘤切除 与 关节置换术 5 例,外固定术 5 例,截肢 4 例 。 结果: 52例患者中, 8例失访, 44例随访 6~ 36个月, 17例半年内死亡, 8例一年内死亡, 4例两年内死亡, 3例三年内死亡 ; 近 一 年内 7例患者带瘤存活,半年内 5 例带瘤存活。 44例患者生存期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其中 3例需扶手杖下 地 行走, 4例截肢 及 1例外固定者需扶双拐行走,无病理性骨折卧床不起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可生存期能保持肢体功能良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从而 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占原发脑膜肿瘤的0.5%,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肺部作为全身肿瘤最易转移器官,对于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存在极大的难度。作者收集1例双肺转移性脑膜SFT/HP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肺部转移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扫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比较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在 2 周内接受 PET/CT显像与 全身骨扫描诊断,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方法的 特异 性 、敏感度、准确 率 。 结果: PET/CT显像诊断 特异 性 、 准确 率 、敏感度均比 全身骨扫描 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TEP/TDM 成像可以准确地诊断 主要损伤部位 和其他部分的转移,同时准确地诊断骨转移,提供用于诊断 、阶段化 的宝贵信息 。 评估 肿瘤患者骨转移诊断 的 有效性和预测性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转移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大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现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胸膜、对侧肺、骨、肝、肾上腺和脑。但转移到胆囊者罕见。该文报道1例70岁男性患者,肺腺癌转移至胆囊,其临床表现为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L4、L5)转移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23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7.9±10.8)岁(范围37~74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钛网植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统计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本组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6~56个月),至末次随访仍有3例存活,其平均随访时间为(37.3±11.7)个月,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但仍带瘤生存。手术时间(258±96)min(范围155~510 min);术中出血量(1258.7±528.6)ml(范围750~2 500 ml);术后住院时间(18.4±4.6)d(范围10~30 d)。VAS评分由术前(7.4±0.8)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2.6±0.6)分,ECOG评分由术前(1.6±0.9)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0.9±0.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出现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3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期间出现钛网移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是可行的,虽然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该术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但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在我院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 40 例,依据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 n=20 )与观察组( n=20 ),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 20 例患者中有 6 例疼痛完全缓解、 7 例部分缓解, 疼痛缓解率 为 65.0% ( 13/20 );观察组 20 例患者中有 10 例完全缓解、 8 例部分缓解,缓解率为 90.0% ( 18/20 ),差异显著( 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0.0% ( 18/2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0.0% ( 14/20 )。 结论: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显著减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能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报道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3例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大体表现为灰白-灰褐色,质地硬。镜下观察见3例肿瘤细胞均呈圆形,胞质清晰,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肿瘤细胞均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AE1/AE3)、PAX8、PAX2、CD10、碳酸酐酶9(CA9)、肾细胞癌标志物(RCC)和波形蛋白。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3例均有VHL基因缺失和染色体3p缺失。3例随访1~3年,均未见复发,例1、2因脑血管疾病死亡,例3患者仍健在。
简介:摘要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标准治疗仍是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然而,半数治疗有效的患者在2年内会出现继发性药物抵抗,导致疾病进展。经过外科学界10余年的积极探索,辅助性外科手术目前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在一线治疗有效、肿瘤负荷不高、能够实现彻底肿瘤清除(R0或R1)的前提下施行手术。伊马替尼局限性进展接受手术治疗是否获益的证据有限,但进展病灶切除后应该及时更换二线治疗,以延长生存获益,改善预后。一线治疗出现广泛性进展不建议手术治疗;二线或以后的靶向治疗再追加手术能否获益仍存争议。因此,对于复发转移性GIST,外科手术应该以彻底的病灶清除为目标,在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情况下施行。总体而言,每一例晚期GIST的手术决策都应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制定,兼顾安全、改善症状和增加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Vimentin在转移性肾癌(mR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269例m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分析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χ2检验判断Vimentin表达与m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判断Vimentin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的关系,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采用COX回归性分析。结果Vimentin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mRCC患者组织中Vimentin表达水平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P=0.002),与预后总生存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Vimentin表达是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6)。结论Vimentin表达可以作为mRCC的预后指标,为临床判断使用TKI治疗的mRCC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成功完成该项活动后,参与者应能够判断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预后;根据肿瘤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了解放射性碘治疗、酪氨酸激酶治疗和转移性DTC再分化治疗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