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肺栓塞发生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7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于观察组实施,对两种护理方式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将综合性护理干预于其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出血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食管超声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分级并评估血栓发生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2023年1月~2023年10月收入的房颤患者中分组、随机抽取400例,按照患者的病症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属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200例,属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对患者的左心耳功能分析和血栓发生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予以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对比患者的收缩期左心房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耳口直径、左心耳深度、左心耳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左心耳容积变化、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LAD、LVD、LVEF、LAA-D、LAA-L、LAA-ESV、LAA-EDV、LAA-VCR、LAA-PEV)。结果:B租对象和对照组对象的LAA-PEV、LAA-VCR更容易减低,其中患病对象中,重度减低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较高。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对比阵发性患者,左心耳功能重度减少患者的附壁血栓发生较高。

  • 标签: 经食管超声 房颤患者 左心耳功能分级 评估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下肢肿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肺栓塞发生的作用。方法观察1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案的疗效,拟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分析综合性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较对照组快,且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降低下肢肿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肺栓塞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出血 昏迷 下肢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08~2011年临床上报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更要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发生。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是不同的,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最高。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生率 正确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降低老年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住院老年病人1028例设为对照组和1052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对试验组病人进行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结果]试验组病人DVT发生为1.24%,低于对照组的8.46%(χ^2=59.341,P=0.000)。[结论]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能预测老年病人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DVT的发生

  • 标签: Caprini评估表 老年病人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预见性护理 高危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发生为13.94%。多部位(≥2处)骨折患者DVT发生远远高于单部位骨折患者,差异显著(χ2=8.309,P=0.004)。DVT发病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DVT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比非DVT患者长。结论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DVT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史、骨折部位、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等有关系。临床医生应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DVT的发生

  • 标签: 骨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按血栓风险等级实施护理干预对血栓发生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患者540例,使用相同的血栓风险评估表筛查风险等级,按血栓风险等级中的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排序号,再按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每组各风险等级9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依低、中、高风险等级,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逐级增加特定电磁波、红花酒精外敷护理措施,2次/d,连续14 d。护理干预结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发生时间、发生及FIB、D-D、PT、APTT的变化。结果血栓发生时间,观察组为43 d,较对照组11 d后移;观察组血栓发生(1.85%)低于对照组(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低风险者观察组及对照组FIB、D-D、PT、APTT指标,护理干预后较干预前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风险及高风险者FIB、D-D指标,两组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PT、APTT两组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按血栓风险等级给予递进式活血化瘀护理干预,能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延迟血栓发生时间,降低血栓发生

  • 标签: PICC 血栓风险 分级干预 发生率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现阶段,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了解,不同标准下的儿童自身的营养情况也是不相同的。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生了营养过剩的现象,需积极进行调整。本文针对不同标准评估儿童青少年进行分析,通过提出统计数据、身高年龄、营养标准、身体超重四方面的比较,证明了不同标准评估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发生比较的重要性。

  • 标签: 不同标准评估方式 儿童青少年发展 营养过剩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血栓栓塞(TE)发生,并探索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0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免疫治疗期间TE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计算TE累积发生及风险因素分析。结果804例肺癌患者中,男623例,女181例;中位年龄59岁(28~86岁)。有62例共发生65例次TE事件,其中51例静脉血栓栓塞(VTE),14例动脉血栓栓塞。804例患者3、6、12和24个月的TE累积发生分别为4.3%、6.1%、10.1%和16.8%,3、6、12和24个月的VTE累积发生分别为3.4%、4.7%、9.0%和13.3%。既往TE病史(HR=6.345,95%CI:2.917~13.802,P<0.001)、肝转移(HR=2.249,95%CI:1.123~4.502,P=0.022)和中心静脉置管(HR=3.674,95%CI:1.751~7.712,P<0.001)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易发生TE,既往TE病史、肝转移和中心静脉置管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循证护理对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自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到本院 ICU 进行治疗的病患参与研究,根据研究的标准从中选取 20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100 例病患。参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病患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病患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明显低于参照组病患( P<0.05 );研究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 P<0.05 )。 结论: 对 ICU 病患展开循证护理,能够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效控制其发病,并且大大提升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医患、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于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1000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髋部骨折患者 1000例中有 60例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6.00%)。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的骨折类型、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 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性别无差异( p>0.05);但是在骨折到手术时间、术前红细胞、术前血红蛋白、年龄存在差异( 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过 60岁、骨折到手术时间超过 7d为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骨折到手术间隔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临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髋部骨折 术前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提高产妇的康复质量。方法:将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的静脉血栓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后静脉血栓发生,提高产妇的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铜冶炼过程中的高烟灰产出,是直接影响闪速炉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一方面影响金属直收率;另一方面加重了后序排烟系统的作业难度,影响了闪速炉作业。近两年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贵冶)熔炼车间针对此状况在生产实践中组织攻关,在降低烟灰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烟灰发生率 生产实践 余热锅炉 烟灰粘结 冶金模型 精矿喷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预防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筛选比较研究对象:于本院肿瘤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筛选比较对象的时间选段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共计50例,以随机分配法则(单盲、平行原则)为分组标准,对照组25例患者收录在内,实施一般性护理技术,观察组25例患者收纳于内,实施集束化护理技术。比较不同护理技术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及血液流变指数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低,下肢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下肢周径增大,血液流变指数明显改善,(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技术 宫颈癌 血栓 下肢血流速度 下肢周径 血液流变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5月份至2022年5月份普外科术后患者中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2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的32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普外科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全方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普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术前进行心理疏导,评估危险因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照组在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通过这项研究,我们确认了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 DVT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该护理模式既重视病人的身体需要,又重视病人的心理支持与功能康复,是一种全面细致的护理思想。结论:围术期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术后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针灸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 120 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和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两组数据,评估针灸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x2=2.21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出血和围术期感染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围术期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而治疗组围术期感染的风险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3)。结论 研究比较了围术期针灸与常规治疗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针灸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围术期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且安全性高。但样本量较小,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跌倒风险评估对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1—12月份新入住院精神病人1392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高风险的精神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其跌倒发生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2013年1—12月份新入住院精神病人1236人(未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跌倒发生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后住院精神病人的跌倒发生例数为7例,跌倒发生为0.5%,未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前住院精神病人的跌倒发生例数为15例,跌倒发生为1.2%。结论对精神病人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可有效的减少住院精神病人跌倒事件的发生,降低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发生,从而提高精神病人住院的安全性,减少因跌倒不良事件引发的护理纠纷。

  • 标签: 跌倒 风险评估 精神病人 发生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