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降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患者样本,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领域,决定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个均衡的组别,每组含有50名患者。结果:品管圈护理组患者化疗引起的恶心0度、I度比例高于常规化护理组,II度比例低于常规化护理组(P

  • 标签: 品管圈 化疗 恶心呕吐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置管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8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44例。结果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分别为13.63%和4.55%。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改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病人置管及置管后的痛苦,减少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8年至2017年这20年间巨大儿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方法分别对1998年、2008年及2017年整年内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体重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出活产新生儿2376例,巨大儿226例,其中1998年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为799例,巨大儿81例;2008年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为805例,巨大儿70例;2017年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为772例,巨大儿75例。结论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加强备孕期及孕期的营养指导,加强围生期的保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 标签: 巨大儿 影响因素 营养指导 围生期保健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切口疝的发生有逐渐增加趋势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约为2%~11%13。经前瞻性研究,经腹部中线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生为11%~20%,而感染切口的切口疝发生为23%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发生率 复发率 腹部手术后 术后切口疝 感染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后其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61例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其护理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DVT发生分别为0.00%、6.90%,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其DVT发生,值得广泛采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脑出血 集束化护理 发生率
  • 简介:摘要:川崎病患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全身血管炎症性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冠脉损伤,研究显示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直接关系到患儿的预后。基于此,本文就预防性护理对川崎病患儿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川崎病 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下肢关节手术患者104例,根据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52例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照组52例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h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含量(Fb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6h后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T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APTT、PT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Fb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的麻醉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关节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发生,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关节手术 硬膜外麻醉 凝血指标 血栓
  • 简介:摘要:脐静脉置管术主要应用于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以及新生儿肠外营养等,对于早产新生儿,尤其是体质量较为低下的新生儿,由于其在出生后身体机能、肠胃道等发育尚不成熟,导致其吮吸能力小,无法供给营养,因此需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为了减轻反复的穿刺会给患儿来带痛苦,我院采用脐静脉置管术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了其临床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后 血栓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脐静脉置管术主要应用于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以及新生儿肠外营养等,对于早产新生儿,尤其是体质量较为低下的新生儿,由于其在出生后身体机能、肠胃道等发育尚不成熟,导致其吮吸能力小,无法供给营养,因此需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为了减轻反复的穿刺会给患儿来带痛苦,我院采用脐静脉置管术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了其临床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后 血栓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探讨其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行手术治疗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24例,收集可能与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有关的影响因素,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前常规行超声筛查,根据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n=66)和非血栓组(n=58),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经超声检查共有66例患者诊断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为53.2%(66/124),其中63例无临床症状(50.8%),仅有3例出现了临床症状,有症状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为2.4%(3/124)。两组间手术类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及术后第3天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15、7.651,t=5.7181、0.418,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手术类型(OR=0.157,95%CI:0.040~0.612,P=0.008)、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OR=7.371,95%CI:2.318~23.442,P=0.001)、术后第3天D-二聚体(OR=6.920,95%CI:2.854~16.783,P=0.000)是胃肠外科术后导管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较高,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手术、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及术后第3天D-二聚体异常升高的患者要警惕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

  • 标签: 胃肠疾病 手术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肿瘤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先回顾性分析我市中心医院2014年1-6月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设立目标,制定及落实整改措施,与2014年7-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从实施前的30.7%降低至实施后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护理水平等几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促进医护质量持续增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内科就诊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术后全方位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护理价值进行研究。方法:用对比研究,选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评价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为2.5%、护理依从性为97.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为27.5%、护理依从性为7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优势明显。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适当应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这一现象。全方位护理能够对患者术后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对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护理 全方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我们假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1.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a) 早期活动指导;b) 健康饮食建议;c) 定期下肢肌肉按摩;d) 实时监测下肢静脉血流情况。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2小时、一周、两周时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VT的发生。结果:1. 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术后下肢水肿。2. 实验组DVT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约为10%,而对照组则高达30%。结论:本研究表明,外科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这一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明优化护理措施对于预防DVT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DVT预防效果的影响,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外科术后 优质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了解这种护理方法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明确其对病人下肢疼痛发生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0名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的范围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所有病人划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人数有25名。依照组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病人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发现观察组出现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降低其出现下肢疼痛及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因此应认识到这种护理模式的可靠性,并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下肢疼痛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风险评估表对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856例,均为女性,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增加了风险评估,采用跌倒、噎食、攻击、自杀、出走5个风险因素评估量表,预测可能出现的高危行为,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风险评估表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6.90%)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22.12%)降低,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风险评估表能降低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评估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