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弗朗切斯卡多年来一直不被关注,他的作品在19世纪末才被"重新发现"。《耶稣受洗》于1860年被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购,从那时在艺术界,弗朗西斯卡的作品才开始吸引更广泛的关注。如今绘画背后的事情很少有人关注,很多人认为这种背后的故事是一种自我的个性表现,但我们还要更深一步认识,个性的来源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文化、知识、哲学、修养,乃至更广泛的领域与绘画的关系是什么。除了新柏拉图主义带来的影响,毕达哥拉斯体系也为弗朗切斯卡提供了一个在绘画创作中感觉和秩序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后来他数学著作中系统的几何基础的美,这些都成了他美学的基石。随着约翰八世而来的贝萨里翁等拜占庭学者使弗朗切斯卡对拜占庭的了解和羡慕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仅从服饰造型中就可看出皮耶罗对拜占庭艺术的崇拜以及跟随。
简介:提起20世纪上半叶享有“南方‘圣经地带“隆诞灵魂写手”之誉的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便不由地使人联想起其作品中神秘、浓重的宗教意绪、丑陋怪诞的畸形人物、惊骇迷惑的故事情节、冷面超然的幽默况味和病态暴力的阴冷氛围。评论界也往往按照既定的神学、政治标准和阅读思维定式审视其小说,大多局限于其作品的宗教情结、哥特式怪诞、暴力救赎主题、社会批判等视角对其进行阐读,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批评视界。然而,拨开已有认知层面的色彩会发现,在这些维度内,还涌动着另一股隐秘的美的潜流。这股潜流暗藏于字里行间,充溢在黑色暴力、死亡的恐怖与丑怪的畸人群像中,使读者震撼、惊异,促其自我反省,取得教训,进而从中得到情感宣泄、思想陶冶和道德净化,获得别样的艺术审美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