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病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镁合金微弧氧化(MAO)技术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于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的制备。通过对电解液成分、电解条件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对镁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膜层的精准控制,使其呈现出良好的黑色特性。利用SEM、EDX等表征手段对制备膜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膜层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和优异的耐蚀性能。该研究为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微创剥离增殖膜 治疗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特发性黄斑前膜 病例 22 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 为非玻切组,采用两通道 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术中不进行玻璃体切割,直接行黄斑前膜 剥 除。 第二组 为对照组,行 传统的 三 通道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行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后,再行黄斑前膜 剥 除。两组均采用 23G 微创玻璃体手术设备及器械。 两组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BCVA) , 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 术后 1 周、 1 、 3 、 6 个月进行上述视功能的评估,从而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功能恢复 及并发症等 情况, 评估改良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为 特发性黄斑前膜 的首选术式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 两组间术后 1 、 3 个月 BCVA 无统计学意义。 6 个月 BCVA 有统计学意义,非玻切组优于玻切组。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6 个月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微创剥离增殖膜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安全有效,治疗后 6 个月非玻切组较玻切组可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共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结果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无1例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效果佳,但术中必须注意细节的处理,方能确保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摸下血肿的微创治疗与护理。方法手术前仔细观察病情,精确定位,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的埙伤,术后保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外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是慢性硬摸下血肿首选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例64只眼,女性23例46只眼;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62±1.87)岁。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只眼)和对照组(29例58只眼)。隐匿性高度近视组52只眼中,等效球镜度数(SER)为-0.00~-1.00 D、>-1.00~-2.00 D、>-2.00~-3.00 D者分别为15、16、21只眼。对照组58只眼中,SER为-0.00~-1.00 D、>-1.00~-2.00 D、>-2.00~-3.00 D者分别为21、18、19只眼。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共9个区。内环、外环4区分别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观察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儿童黄斑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变化。两组间黄斑各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压、眼轴、屈光度、角膜曲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以鼻侧最薄,颞侧最厚。与对照组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脉络膜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脉络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的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1.00 D儿童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外环上方以及>-2.00~-3.00 D儿童黄斑中心凹内环颞侧、外环颞侧平均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与年龄(r=-3.410,R2=11.630,P=0.010 )、眼轴(r=-1.420,R2=2.016,P=0.030 )、屈光度(r=-2.680,R2=7.182,P=0.040)呈负相关,与性别(r=0.166,R2=0.028,P=0.240 )、眼压(r=0.330 ,R2=0.109,P=0.800 )、角膜曲率(r=-0.260,R2=0.068,P=0.850 )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的黄斑脉络膜厚度以中心凹鼻侧最薄,颞侧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脉络膜厚度较相同屈光度的普通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与年龄、眼轴、屈光度呈负相关。
简介:采用双极性脉冲电源对置于Na2Al2O4溶液中的AZ9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溶液配方和电源参数(包括电压、频率、占空比等)对微弧氧化膜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电参数作用下形成的氧化膜的结构是相似的,膜层由内层致密层和外层疏松层组成,其主要物相组成是Mgo和MgAl2O4;不同电参数对膜层的厚度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电压和占空比的增大,膜层增厚速度将加大,而频率的影响则与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