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硬下血肿确诊病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结果颅内血肿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慢性硬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通道加尿激酶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7年6月~2010年2月共对46例慢性硬下血肿采用硬通道YL-1型穿刺针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手术。结果CT复查大部分血肿消失,并发症少,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该法属侵袭治疗,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便于掌握操作的治疗方法。

  • 标签: YL-1型穿刺针 尿激酶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创穿刺引流慢性硬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对蒸发状态下水平螺旋槽管管外壁面升的形成机理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对驱动液形成的润湿紧力进行分析,建立单组分流体的数学模型,对拟线性方程数值求解,得出壁面液蒸发时的速度和厚度分布,并对影响水平螺旋槽管升的流动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水平螺旋槽管有益于形成连续均匀的液,有更好的流动特性,增强传热传质效果.

  • 标签: 升膜 润湿 水平微槽管 传热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1日-2015年2月28日,采用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50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该技术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慢性硬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均有外伤史,但个别患者外伤史不明显,多在伤后一个月至一年后出现症状来院就诊,经头颅CT检查确诊,血肿较大。传统治疗方法为颅骨钻孔置入胶管引流。我院自2007年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安装在枪式电钻上,穿刺引流血肿,治疗病例3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安全、经济等特点,在科内处置室即可进行,适用于基础医院。

  • 标签: 微创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体会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镁合金弧氧化(MAO)技术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于黑色弧氧化层的制备。通过对电解液成分、电解条件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对镁合金表面的弧氧化层的精准控制,使其呈现出良好的黑色特性。利用SEM、EDX等表征手段对制备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和优异的耐蚀性能。该研究为镁合金弧氧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镁合金,微弧氧化,黑色膜层,优化,耐蚀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创剥离增殖 治疗 特发性黄斑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特发性黄斑前 病例 22 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 为非玻切组,采用两通道 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术中不进行玻璃体切割,直接行黄斑前 剥 除。 第二组 为对照组,行 传统的 三 通道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行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后,再行黄斑前 剥 除。两组均采用 23G 创玻璃体手术设备及器械。 两组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BCVA) , 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 术后 1 周、 1 、 3 、 6 个月进行上述视功能的评估,从而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功能恢复 及并发症等 情况, 评估改良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为 特发性黄斑前 的首选术式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 两组间术后 1 、 3 个月 BCVA 无统计学意义。 6 个月 BCVA 有统计学意义,非玻切组优于玻切组。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6 个月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创剥离增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安全有效,治疗后 6 个月非玻切组较玻切组可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共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56例。结果56例慢性硬下血肿无1例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创引流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创伤小,效果佳,但术中必须注意细节的处理,方能确保疗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 简介:铝合金弧氧化技术是提高其表面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弧氧化层的耐蚀性直接影响其适用范围。较系统地总结了铝合金弧氧化中影响层耐蚀性的因素,包括电解液和电参数2大部分。电解液主要由主盐、添加剂及NaOH等组分组成;电参数主要是电流、电压、占空比及频率等因素。提出了几种提高弧氧化层耐蚀性的后处理方法,探讨了各因素对层耐蚀性影响的作用机理。

  • 标签: 铝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摸下血肿的创治疗与护理。方法手术前仔细观察病情,精确定位,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的埙伤,术后保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论颅内血肿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外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是慢性硬摸下血肿首选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硬下血肿的创治疗与护理。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114例慢性硬下血肿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57例,两组均实施护理措施干预,并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创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观察性指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慢性硬下血肿患者采用创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手术、引流及住院等时间,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脉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例64只眼,女性23例46只眼;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62±1.87)岁。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只眼)和对照组(29例58只眼)。隐匿性高度近视组52只眼中,等效球镜度数(SER)为-0.00~-1.00 D、>-1.00~-2.00 D、>-2.00~-3.00 D者分别为15、16、21只眼。对照组58只眼中,SER为-0.00~-1.00 D、>-1.00~-2.00 D、>-2.00~-3.00 D者分别为21、18、19只眼。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直径为1 mm的中心、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共9个。内环、外环4分别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观察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儿童黄斑各分区的脉络厚度变化。两组间黄斑各分区脉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压、眼轴、屈光度、角膜曲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脉络厚度以鼻侧最薄,颞侧最厚。与对照组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脉络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脉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的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1.00 D儿童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外环上方以及>-2.00~-3.00 D儿童黄斑中心凹内环颞侧、外环颞侧平均脉络厚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脉络厚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厚度与年龄(r=-3.410,R2=11.630,P=0.010 )、眼轴(r=-1.420,R2=2.016,P=0.030 )、屈光度(r=-2.680,R2=7.182,P=0.040)呈负相关,与性别(r=0.166,R2=0.028,P=0.240 )、眼压(r=0.330 ,R2=0.109,P=0.800 )、角膜曲率(r=-0.260,R2=0.068,P=0.850 )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的黄斑脉络厚度以中心凹鼻侧最薄,颞侧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脉络厚度较相同屈光度的普通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厚度与年龄、眼轴、屈光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近视 儿童 黄斑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脊瘤的显微手术经验。结果显微镜下全切69例,大部分切除9例(其中3例为哑铃形肿瘤)。出院时痊愈42例,好转18例,无变化15例,恶化3例。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步骤和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除脊瘤的关键。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脊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采用双极性脉冲电源对置于Na2Al2O4溶液中的AZ91D镁合金进行弧氧化处理,研究了溶液配方和电源参数(包括电压、频率、占空比等)对弧氧化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电参数作用下形成的氧化的结构是相似的,层由内层致密层和外层疏松层组成,其主要物相组成是Mgo和MgAl2O4;不同电参数对层的厚度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电压和占空比的增大,层增厚速度将加大,而频率的影响则与之相反。

  • 标签: Na2Al2O4溶液 镁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膜层 电参数
  • 简介: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操作条件主要考察操作压差、面流速和药液温度对渗透通量和截留性能的影响,孔径对渗透性能的影响黄芪水提液分别经孔径为0.8μm,在本体系中选用3.0m/s的面流速

  • 标签: 微滤 技术精制 滤技术
  • 简介:摘要:藻废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废水处理和养分回收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藻在城市、农业和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中处理效率较高。与传统废水处理工艺相比,用藻处理废水具有成本较低、回收的藻可以转化为沼气、生物燃料、肥料、动物饲料等高价值产品等优点。本文从藻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利用机制、藻对不同废水的处理性能、藻处理废水时所受影响因素、藻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望。

  • 标签: 微藻生物膜 去污技术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水源污染逐渐加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那么就要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工艺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本文基于纯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对污染水处理厂中的纯MBBR工艺进行改造,改造的内容为池型设计、沉淀池的改造、MBBR改造、其他建筑物改造,并分析了最终改造的结果,使其污染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得到提升。

  • 标签: 微污染水 纯膜MBBR工艺 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