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无机陶瓷滤精制山茱萸水提液过程中,不同孔径的对该体系的适用性,并优化滤过程。方法测定0.8、0.2和0.05μm孔径和不同参数下山茱萸水提液高分子截留率、指标成分转移率、污染程度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孔径为0.05μm的无机陶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最佳的操作压差为0.1MPa,过温度为60℃。结论采用0.05μm的陶瓷对山茱萸水提液进行滤,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精制效果。

  • 标签: 无机陶瓷膜 微滤 精制 山茱萸水提液
  • 简介:摘要园林环境中坡地形的营造主要取决于植物种植地地形在园林绿地范围里的起伏状况。合适的坡地形的营造,会让园林环境更加富有艺术性、层次感,同时也改善了居住的生态环境。本文从居住园林环境中坡地形的作用、原则、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微坡地形 园林景观 作用 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剥离黄斑视网膜內界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50眼的病例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手术,两组患者手术中均给予依据其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例如填充硅油、惰性气体、光凝等等.患者手术后进行为期3—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为4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一期复位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剥离黄斑视网膜內界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手术后视力,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关键词黄斑裂孔;內界;高度近视;中图分类号R7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教学法在留置针贴规范固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全院N2级及以上护士240人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格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培训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留置针贴的规范固定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护士的沟通能力也高于对照组。结论格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留置针贴固定的规范性,还能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 标签: 微格教学法 留置针贴膜 规范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创钻孔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所有患者均给予创钻孔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10例患者经过创钻孔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后,Ⅰ级46例,占41.82%,Ⅱ级31例,占28.18%,Ⅲ级20例,占18.18%,Ⅳ级13例,占11.82%;所有患者中未出现血肿复发症状。结论创钻孔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硬模下血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 高压氧 慢性硬模下血肿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颧弓颞下硬间入路切除颅中窝海绵窦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中窝海绵窦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经颧弓颞下硬间入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术前症状改善或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2例,术后出现新增脑神经麻痹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颧弓颞下硬间入路切除颅中窝海绵窦肿瘤术野显露佳,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可作为此区域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颅窝 MECKEL腔 海绵窦 神经鞘瘤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3-G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黄斑视网膜前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3-G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后37例黄斑视网膜前消失,1例患者复发。结论23-G创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视网膜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特发性黄斑前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接受CT定位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小骨窗创手术治疗。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ESS、GCS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O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创手术和CT定位创血肿外引流术均能有效控制基底节脑出血,CT定位创血肿外引流术对患者顺应性更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基底节 脑出血 CT 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 小骨窗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它以膜分离装置取代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从而达到了高效的固液分离及污泥浓缩的目的。MBR污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近年来逐渐从生活污水处理发展到了工业废水处理,MBR污水处理技术将呈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膜污染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锥颅法与斜锥颅法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慢性硬下血肿病人,随机将患者交替分为分为直锥颅组和斜锥颅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效果、平均住院费用、技术难度、并发症,为临床上该类病人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选择。结果采用直锥颅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血肿引流彻底。结论直锥颅穿刺法较斜锥颅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为慢性硬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直锥颅法 斜锥颅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内源性抗菌肽人β-防御素-3(HBD-3)联合低频超声(US)及造影剂泡(MB)的靶向破坏(UTMD)在体内抑制耐药葡萄球菌生物形成的作用。方法钛片与2种耐药葡萄球菌共培养24小时待生物形成后,放置于小鼠后背部脊柱皮下的两侧;再通过液体微量稀释法,获取HBD-3对2种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48只小鼠按不同的处理条件随机分为6组:(a)0g/mLHBD-3;(b)超声处理组;(c)泡+超声处理组;(d)10MICHBD-3;(e)10MICHBD-3+超声处理组;(f)10MICHBD-3+超声+泡处理组。术后3天,处死各组小鼠取出钛片。涂板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钛片生物的厚度及内的剩余活菌量。RealtimePCR定量分析相关成基因及耐药基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其它治疗组相比,体内最高浓度的HBD-3联合UTMD组的活细菌数百分比明显下降。同时,超声泡还能显著提高HBD-3抑制成相关基因icaAD以及耐甲氧西林基因MecA的表达并同时促进icaR的表达。结论UTMD可能有很大的潜力,提高HBD-3的抗菌活性并抑制小鼠体内的生物感染。

  • 标签: 超声 微泡 葡萄球菌 生物膜 Β-防御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按照是否实施手术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损伤,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基底节发生脑出血的患者采用超早期创穿刺引流术(MPST)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这3年本院所收治的140例在基底节发生脑出血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观察组70例患者,全部行以MPST;参照组70例患者,全部行以小骨窗开颅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ADL评级。结果①对比手术时间,观察组为(0.51±0.03)小时,参照组为(2.14±0.53)小时。对比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对比恢复时间,观察组为(12.34±3.76)天,参照组为(18.43±3.91)天,对比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对比ADL评级下Ⅰ-Ⅱ级、Ⅲ-Ⅳ级、Ⅴ级的具体例数分布,观察组分别有61例、9例、0例,参照组分别有40例、27例、3例,对比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操作难度大、创伤面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常于处于偏瘫状态。相对而言,MPST可以弥补以上缺陷,在基层医院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MPST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绒毛与双绒毛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定期分娩的320例双胎临床产妇,根据绒毛性分为单绒毛组(120例)和双绒毛组(2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单绒毛组中低出生体重儿62例,占总数的51.7%;极低出生体重儿13例,占总数的10.8%;新生儿窒息11例,占总数的9.2%;畸形儿4例,占总数的3.3%;双胎输血综合症14例,占总数的11.7%;围生儿死亡5例,占总数的4.2%;双绒毛组中低出生体重儿54例,占总数的27%;极低出生体重儿7例,占总数的3.5%;新生儿窒息9例,占总数的4.5%;畸形儿3例,占总数的1.5%;双胎输血综合症0例,占总数的0%;围生儿死亡1例,占总数的0.5%。由此可见双绒毛组的产妇围生儿出现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明显低于单绒毛组产妇,且双绒毛组产妇没有出现双胎输血综合症。结论单绒毛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明显比双绒毛双胎妊娠差,针对双胎妊娠产妇应该尽快确定绒毛性质,早期做好监护和护理干预,提高围生儿质量,改善围生儿结局。

  • 标签: 单绒毛膜 双绒毛膜 双胎妊娠 围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卒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再出血2.67%(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再出血12.0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经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二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31例,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35例,评价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转归。结论创引流术与经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创软通道血肿穿刺组,小骨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创组组。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外侧裂 小骨窗 微创 软通道
  • 简介:教师让学生结合学案任务,利用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发现认知疑难;课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资料等,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水分子跨运输的特点,并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严谨性,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 标签: 物质跨 膜运输 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