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平面神经阻滞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麻醉维持用药剂量、术后镇静和舒适评分、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后2、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用药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布氏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毕、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平面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患者不适感,改善免疫功能,减少麻醉维持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平面阻滞(transversusabdominisplaneblock,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是将局麻药注入平面,阻断经过此平面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通过本文的综述以期该项技术能被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A组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不良反应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舒适度(BCS)评分。结果麻醉后10 min,B组MAP、HR水平高于A组(P<0.05);麻醉后10 min及手术结束后3 h时,B组血清MDA水平低于A组,血清SOD水平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5/55)与A组(14.55%,8/5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B组BCS评分均高于A组(P均<0.05),VAS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能改善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调节氧化应激,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具备安全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对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为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组(T组)和椎管内麻醉组(C组)。T组产妇采用双侧腹平面阻滞后,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喉罩;C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min(T2)、切皮时(T3)、娩出胎儿后5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低血压等情况及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组内比较,T组术中HR、MAP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妇麻醉后HR升高,MAP下降,胎儿娩出后MAP升高(P<0.05);组间比较,T组产妇T2时点HR低于C组,T2、T3时点MAP高于C组(P<0.05);T组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O2)高于C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C组(P<0.05)。结论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影响小,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七氟醚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所需要的病例数为 80例, 选取住院时间是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的患者。把 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别, 实施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40例 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平面阻滞的40例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镇痛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P< 0.05说明 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平面阻滞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缓解疼痛症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所需要的病例数为80例,选取住院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的患者。把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别,实施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4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平面阻滞的40例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镇痛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平面阻滞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缓解疼痛症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入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32例,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1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全身麻醉,实验组开展超声引导下腹平面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用量、苏醒拔管时间。结果: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的麻醉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苏醒、拔管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效果确切。

  • 标签: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子宫肌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院麻醉科接诊妇科开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腹平面(TAP)经阻滞复合自控镇痛(PCIA)对术后镇痛影响。方法:择取开术患者38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9年07月~2020年05月,根据实施不同镇痛方式其分为同等人数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实施单纯PCIA,后者实施PCIA+ TAP,对比2组临床情况。 结果:(p<0.05)。结论:中医院麻醉科接诊妇科开术患者采用TAP经阻滞复合PCIA,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抑制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妇科 开腹术 TAP PCI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面阻滞对妇科开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早期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以妇科开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共58例参与,均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临床筛取患者,入组后,以麻醉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组,一组观察组(n=29)实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泵镇痛,一组对照组(n=29)实行静脉镇痛泵镇痛,对比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开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应用平面阻滞,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保证患者的麻醉质量。

  • 标签: 腹横肌 平面阻滞 妇科开腹手术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滞对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316例在本院进行剖宫生产的孕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院的此次研究,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孕产妇生产后镇痛方法途径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对照组(n=158例)和观察组(n=158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剖宫生产,对照组孕产妇在剖宫产后利用静脉自控镇痛进行止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平面阻滞进行止痛,对比两组孕产妇生产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以及止痛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第1d、第3d、第7d的疼痛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痛实施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组间统计学对比得知其差异不显著(P>0.05),在经过临床止痛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通过组间统计学对比得知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的孕产妇的术后止痛来说,阻滞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腹横肌阻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结肠癌手术患者中使用阻滞平面阻滞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依据双盲法将本医院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诊治的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阻滞用于实验组1(n=30),平面阻滞用于实验组2(n=30),关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2结肠癌手术患者镇痛不全发生率、下床用时、首次排气用时、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七氟醚用量对比实验组1相关数据相关数值,P<0.05,表明数据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阻滞平面阻滞使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均得到显著作用,但超声引导下腹直阻滞更具优势。

  • 标签: 腹直肌鞘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结肠癌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拟行日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用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需行日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8例患者术中应用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围术期麻醉效果实施比对。结果:经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围术期麻醉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023年1月~12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到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予以全麻手术,观察组实施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结果:术后2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术后1d,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较低(P<0.05);术后1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炎症反应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麻醉方式安全有效。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 腹腔镜 腹横肌平面阻滞 麻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方阻滞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平面阻滞,试验组接受腰方阻滞,观察阻滞后30min(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的舒适度(BCS)评分情况、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T0-T5,两组的B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老年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平面阻滞-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前锯平面阻滞联合后鞘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S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平面阻滞(20 ml)联合后鞘阻滞(10 ml),T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7和T9椎旁神经阻滞(各15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行PCIA,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切皮后30 min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7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7和干扰素γ的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穿刺部位感染和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各时点QoR-40评分和血清IL-17、干扰素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而言,前锯平面阻滞-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肺肿瘤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腹直肌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面(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LMA)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20):Ⅰ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Ⅱ组采用肋缘下TAP阻滞联合LMA全麻、并控制呼吸,Ⅲ组采用肋缘下TAP阻滞联合LMA全麻、并保留自主呼吸。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呼吸参数、应激反应和全麻药用量,记录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中的气道峰压更低,全麻药和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更少,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Ⅲ组的气道峰压、潮气量、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低于Ⅱ组(P<0.05)。围术期应激反应(血糖和乳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3例患者术中因松效果不满意(2例)或自主呼吸通气不足(1例)改为控制呼吸,麻醉方案成功17例。结论TAP阻滞联合LMA全麻控制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可作为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能有效控制手术应激和加快术后恢复,并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腹横肌平面阻滞 喉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面(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处理组术前应用超声引导下腹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通过自控静脉镇痛给予的舒芬太尼剂量,记录初次追加镇痛的时间,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处理组自控静脉镇痛中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显著大于对照(P<0.01),且处理组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其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术后12 h和24 h的BCS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的Ramsay镇静和PONV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术后舒适度,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肥胖 产妇 剖宫产 镇痛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