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评价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9篇、专家共识1篇;从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物理干预和中医技术5个方面,汇总了25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患者特点制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样本共计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参照组(35例)施以常规药物治疗,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35例)施以心理健康教育,比对组间治疗前后SDS评分、CSS评分、SPBS评分、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组间SDS、CS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DS(45.06±3.27)分、CSS评分(12.28±4.65)分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治疗后SPBS评分(32.15±3.88)分相比参照组(34.21±4.05)分要低,MMSE评分(25.29±2.79)分相比参照组要高(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后遗症的作用。方法:搜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020.06-2021.05)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30,常规治疗+针灸)。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抑郁(HAMD)情况、神经功能(NIHSS)。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NIHS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况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样本共计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参照组(35例)施以常规药物治疗,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35例)施以心理健康教育,比对组间治疗前后SDS评分、CSS评分、SPBS评分、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组间SDS、CS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DS(45.06±3.27)分、CSS评分(12.28±4.65)分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治疗后SPBS评分(32.15±3.88)分相比参照组(34.21±4.05)分要低,MMSE评分(25.29±2.79)分相比参照组要高(P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抑郁(PSD)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6月1日收录的PSD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采用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清单(CHARMS)对纳入文献中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纳入模型中具有共性的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含11个PSD风险预测模型,所有模型的建模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0.854,其中7个模型的AUC≥0.8,预测效能较高,但仍存在偏倚风险,主要原因包括未报告缺失数据的处理、模型效果评价不完整以及未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OR=6.73,95%CI:3.87~11.73)、艾森克人格问卷(EPO)评分(OR=1.13,95%CI:1.03~1.23)、高血压(OR=0.47,95%CI:0.30~0.74)、Barthel指数(OR=0.98,95%CI:0.98~0.99)均是PSD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PSD风险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良好,但也仍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未来应对建模方法进行改进;PSD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EPQ评分、高血压、Barthel指数等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入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收入研究对象,共76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康复护理时加入自我效能理论。之后对两组的自我效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BI评分更高,HAMD评分更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评分更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用于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提高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缓解抑郁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评分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43例)与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治疗,4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SAS)、抑郁(SD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卒中后抑郁症这一疾病在临床上采用针灸结合放血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已确诊的6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观察,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共计32例,选择SSRIS药物中一种对患者进行治疗,就比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等),另外接受针灸结合放血治疗的32例患者自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治疗后的NIHSS评进行评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结合放血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解决患者抑郁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8例PSD患者分为心理组、rTMS组及观察组,每组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脑卒中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口服,心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rTMS组患者则辅以高频(10 Hz)rTMS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左侧背外侧皮质区),观察组患者则辅以心理干预及高频rTMS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3组患者抑郁情绪、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MMSE评分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14.81±2.57)分]、NIHSS评分[(7.49±2.14)分]、MMSE评分[(27.15±3.54)分]和SS-QOL评分[(159.24±15.74)分]亦显著优于心理组及rTMS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38.16%)、反应率(85.53%)均较心理组及rTMS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rTMS治疗PSD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抑郁病情,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20±7.50)、认知功能评分为(19.10±5.20),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为(30.21±2.10),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20±7.50)、认知功能评分为(19.10±5.20),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为(30.21±2.10),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