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对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8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4例。常规组行常规手术,研究组行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后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治疗下肢足坏死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8例9足坏死病例,均接受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5例6足患者得到临床有效治疗;8例患者均未得到疼痛及坏死创面缩小等症状好转,1例出现经前皮肤坏死,1例出现搬运块回移困难并发症。结论:胫骨横向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在下肢足坏死治疗方面是一种相对有效方法,治疗中注意手术适应症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足坏死 溃疡创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糖尿病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的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以及血糖的变化,直到连续3周随机血糖≥16.7 mmol/L。待血糖稳定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的34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并进行横向搬移;对照组: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但不进行横向搬移。在安装外固定支架后第1、5、10、15、20天记录创面变化。在横向搬移周期完成后(即胫骨横向搬移造模术后24 d),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只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其余大鼠处死后观察下肢皮肤变化,并比较两组大鼠下肢皮肤组织CD31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AOD)。结果随机血糖由造模前(6.89±1.03)mmol/L升高到末次检测的(25.91±6.42)mmol/L,并且连续3周血糖均≥16.7 mmol/L。实验组足背创面在第5、10、20天时溃疡愈合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与血管造影都发现实验组横向搬移侧下肢有更丰富的血管。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的AOD为0.6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01)。结论在成功制作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的横向搬移外固定支架建立了下肢微循环改善的胫骨横向搬移模型。

  • 标签: 糖尿病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大鼠 胫骨 横向骨搬移模型
  • 作者: 李山郎 花奇凯 刘光炜 刘杰 余杰 聂新宇 何烈勋 邝晓聪 陈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 530021 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 中心(广西-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 530021,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 中心(广西-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宁 530021 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 中心(广西-东盟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南宁 5300
  • 简介:摘要下肢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周期长且预后差,绝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因疗效不佳而截肢。基于张力-应力法则的Ilizarov技术的应用为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带来了希望。Ilizarov技术或牵张成技术除诱导生成外,还可刺激微血管增生和改善微循环,分为纵向搬移胫骨横向搬移技术胫骨近端皮质部分截横向牵张)。这两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纵向搬移主要用于促进成,适用于大段缺损、骨坏死或骨感染(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而胫骨横向搬移技术为部分截搬移治疗,创伤小,对肢体稳定性的影响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主要应用于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如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静脉性溃疡、创伤引起的难愈创面等。胫骨横向搬移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取得了高愈合率、高保肢率及低复发率的良好疗效,是该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最成功的应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可提高愈合率和保肢率,但总体疗效逊色于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胫骨横向搬移通过刺激微血管网再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但应强调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最好的长期效果。有研究初步表明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生成、平衡局部炎症微环境等相关。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效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糖尿病足疼痛、皮温以及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胫骨横向搬移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皮温,减轻其疼痛,并且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这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应用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VSD治疗的8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23例,年龄43 ~ 84(64.5 ± 8.4)岁,右足42例,左足45例。糖尿病病程(13.7 ± 6.2)年。溃疡面积2.2 cm × 3.0 cm ~ 7.5 cm × 5.7 cm,根据Wagner分级,Ⅱ级16例,Ⅲ 38例,Ⅳ 30例,Ⅴ级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抗感染、监控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前、术后测量踝肱指数(ABI)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评分),评价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术后复查血管造影或血管彩超。结果8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足创面均愈合;术后3个月ABI由术前的0.59 ± 0.19升至0.89 ± 0.28,MNSI总分由术前的(5.81 ± 1.60)分降至(4.42 ± 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4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显示患足末梢血运再生满意。结论胫骨横向搬移微血管再生技术结合VSD可以重建患足微循环网,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再生 引流术 骨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搬移治疗的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0±16.6)岁(范围30~86岁)。12例中伴糖尿病足者10例,糖尿病史(14.4±8.3)年(范围5~30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例。12例均行胫骨横向搬移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超微血流成像结果并进行比较,包括新生侧支血管数量与部位、血管直径、浸润深度等。结果12例在接受治疗后均发现明显的围绕下肢知名血管的新生侧支,侧支数量(3.25±2.73)支(范围1~8支)。12例共发现20支知名血管有侧支建立现象,其中11例共12支跖动脉(dorsal metatarsal artery,DMA)周围发现侧支建立,2例共3支足背动脉(dorsal pedis artery,DP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共3支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A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各有1支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P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6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同侧下肢,2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对侧下肢,4例侧支建立于双侧下肢。结论胫骨横向搬移在临床应用中血管再生现象明显,超微血流成像可有效反映新生血管侧支生成的情况。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诊断显像 侧支循环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足部骨髓炎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足部骨髓炎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创面清创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有效性。结果: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以上截肢、术后复发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部骨髓炎治疗中,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足部骨髓炎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改良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案所取得的不同疗效。方法 筛选邢台市信都区中心医院内科自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首先采取随机摸球法开展临床分组工作,抽取红球的2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抽取白球的25例作为研究组(改良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创面愈合时间两项临床数据。结果 统计比较得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同时其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改良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llizarov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病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中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36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常规手术护理(对照组)、围术手术期护理(观察组),n=18。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比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满意度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病足行llizarov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的患者使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减轻疼痛。

  • 标签: l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 病足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两截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皮质横向搬移术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19~57岁,平均32.3岁。腘动脉损伤7例,胫前合并胫后动脉损伤4例。创面部位:小腿远端5例,足踝部6例。创面面积为3.2 cm×2.8 cm~9.5 cm×7.3 cm。在胫骨内侧远离创面10 cm以上行皮质开窗,开窗面积为5.0 cm×1.8 cm,然后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装置。创面有限清创,彻底冲洗后包扎。术后7 d开始横向搬移,创面全部敞开换药。横向搬移持续25 d,术后2个月拆除外固定装置。观察患者创面愈合和横向搬移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为35~277 d。末次随访时所有创面均愈合,无复发。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继续搬移,局部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予减慢搬移速度后逐渐愈合。结论对于下肢创伤后远期小腿和足踝部发生的慢性创面,胫骨皮质横向搬移术可明显改善肢体局部血供,促进创面肉芽增生和愈合。

  • 标签: 下肢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伊利扎罗夫技术 慢性创面 胫骨横向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我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方式,二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截肢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截肢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无太大不同(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但降低患者的痛感,而且减小截肢率,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胫骨横向骨搬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胫骨横向移动技术处理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72名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将两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全面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护理后患肢创伤面积、焦虑自我评估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踝臂指数(ABI)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胫骨 慢性 横向骨搬移术 溃疡 治疗 糖尿病足
  • 简介:背景:Ilizarov生物学理论——张力-应力法则技术通过生物组织缓慢牵拉产生一定张力可刺激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在胫骨横向搬移术促进重度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胫骨横向搬移治疗的10例重度糖尿病足(Wagner3级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求患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取其创面边缘处组织制成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CD86单抗标记M1型巨噬细胞,CD163单抗标记M2型巨噬细胞,染色后在高倍镜视野下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并应用Imageproplus6.0软件对图像中的象素点进行采集分析,计算出M1/M2比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1个月患者M1/M2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后CD86、CD163阳性细胞分布和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③结果表明,胫骨横向搬移可以使巨噬细胞趋向转化为M2巨噬细胞,从而减轻巨噬细胞介导的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炎症,促进愈合。

  • 标签: 巨噬细胞 重度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创面愈合 组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