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不同应激程度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间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30例。分析不同应激程度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结果:鼻空肠管组前白蛋白水平的上升趋势较鼻胃管组明显,第7天起2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比较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鼻空肠管组不同应激程度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P〈0.05),且2组应激程度与达标率呈负相关(r=-0.645、-0.583,P〈0.05)。患者不同应激程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24,P〈0.05),但与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的应激程度越高,其早期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越低,营养达标率越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我院按照掷硬币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7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对比两组的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结果 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我院按照掷硬币法,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7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对比两组的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结果 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重症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住院时间均处在2022年9月-2023年9月,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后者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前者接受EEN护理方案,针对两组的7d热卡达标率、喂养不耐受症状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7d热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症状与喂养中断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EEN护理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病人喂养不耐受症状的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3月至9月被收入我院重症监护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4d热卡达标率人数占比为31.25%,与对照组的21.87%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7d热卡达标率占比为7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重症监护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热卡达标率、预防喂养不耐受问题,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HbA1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353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合并症及并发症信息、血糖、HbA1c值等。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6.5%,78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275例)。结果①HbA1c达标率为22.1%;②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③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年,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年,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目前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提示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尤其加强血糖、HbA1c监测力度及饮食和运动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肾内科卧床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并对护理后效果开展评估。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肾内科卧床患者60例,选择时间为2023年1月,截止到2023年12月。 以机选法对全部患者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并开展踝泵运动,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并开展踝泵运动,对各组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 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最高的是观察组,分别为29(96.67%)、29(96.67%);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各指标最优的是观察组。结论 为肾内科卧床患者开展规范化护理,指导患者开展正确的踝泵运动,可使患者踝泵运动执行率和达标率得以提高,使下肢血流情况得以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 97 例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方法 :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于我院收治住院的 97 例 危重患者 ,将其按照随机对照组法分为 2 组,其中, A 组 49 例患者为达标组, B 组 48 例患者属于非达标组,对 2 组患者进行 GCS 、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影响肠内影响达标的因素,同时比较实施对策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结果 : 患者在进行分析后显示: GCS 分数、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因素均可影响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且经过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采取措施前, 且 差距较为显著,即 P < 0.0 5 。 结论 : GCS 、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对应治疗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大大节约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PDCA循环(Plan-Do-Check-Act)管理方法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达标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指导方法,观察组则基于PDCA循环实施改进的肠道准备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结肠镜前肠道准备达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检查失败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关键因素,以提供更有效的干预策略和管理方法。方法: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特定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通过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对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和观察,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家族遗传史等。观察组在药物依从性、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方面表现较好,因此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药物依从性、生活方式等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定期监测、个性化干预和综合管理是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关键。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加强患者教育和管理,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的影响,为临床血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乐山市人民医院透析中心患者14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行为干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应用血磷代谢知识问卷及血磷控制自我效能量表、血磷控制遵医行为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月的血磷代谢知识水平、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磷值、血磷达标率相比较。结果干预后6月实验组患者血磷代谢知识得分血磷控制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775,-4.170,-11.67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血磷值低于对照组(t=3.641,P<0.001),血磷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06)。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控制其血磷值,提高其血磷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