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脏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22年6月我院确诊的28例肝脏结核患者,在空腹状态下开展常规肝脏和腹腔脏器扫查,对肝脏大小、肿块大小、个数、实质回声、个数、边缘、内部回声和肝门淋巴结是否重大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同时查看肿块内部和周围彩色血流状况。对患者病史、临床治疗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结合的影像表现为弥漫型、肿块型、脓肿型和钙化灶型,声像图中缺少特征性。结论:由于疾病发展阶段不同,呈现出特征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缺少特异性,单纯通过常规超声声像图的表现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超声影像医生应对上述影像表现形式进行熟练掌握,还要与其他临床辅助检查进行结合,针对常见病诊断存在疑问的情况,应警惕少见病肝脏结核的可能,避免或降低误诊、漏诊的出现。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例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肝脏淋巴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结节型病变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出现纤维条索样高回声),2例病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4例未见血流信号;3例(5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延迟期呈低回声;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5例;无定性诊断1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弥漫型病变1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其中8例回声均匀,3例回声欠均匀;8例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3例出现静脉变细或栓塞;术前超声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7例,无定性诊断4例;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3)混合型病变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回声不均,其内见多个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常规超声显示18例患者中11例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肝脏淋巴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造影表现,可为肝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CT、超声影像两种诊断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损伤的病人里随机选取30名进行实验分析,其中包括有19名男性,11名女性,年纪最大的为80岁,最小的28岁,平均为(44.36.5),然后使用我院最先进的设备对该30为病人进行CT平扫和超声检查,然后将其中23名检查强度增大,同时对其中的两名没有进行增强检查强度的病人进行超导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所有病人在刚刚来到医院时的检查中,扫描结果都是胰腺增大,但是其中7个人在进行第一次扫描时胰腺并没有增大,在第二次复查的时候才发现胰腺肿胀;在进行CT平扫后,发现了27个人其胰腺密度均匀,在将力度加大的检查中发现6个人为出血坏死型。发现所有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周围渗出和双侧肾前筋膜或邻近腹膜增厚的情况,有13人出现腹部水肿。同时,我们发现,肝脏密度降低的病人在接受一周到一个月的治疗后再次进行检查,肝脏密度均得到一定的好转,其中有7个人还没有完全好转,有16个人已经完全好转,剩余7个人好转程度还不是很明显。入院时进行的超声检查显示,30名病人都属于脂肪肝,在进行了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缓解的有16人,完全好转的有4个人,没有得到任何好转的有10个人。讨论急性胰腺炎引发的脂肪肝是急性并发症,与一般的脂肪肝是不一样的,两者存在很大区别。
简介:摘要胎儿医学是一个多学科团队协作平台,在参与胎儿医学平台建设的众多学科中,超声影像学以其安全、方便、经济、实时等优势,成为胎儿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是胎儿医学研究中的"眼睛"。超声诊断技术是产前筛查和诊断胎儿疾病的手段,其作用包括对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胎儿生长发育的超声监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超声监测、复杂性双胎的超声诊断与监测等。在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中,早孕期超声可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相关指标主要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而产前诊断主要是指胎儿结构畸形的超声诊断,超声检查在胎儿疾病产前筛查领域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超声影像学相关的产前诊断,还包括超声引导下胎儿穿刺术及活检术。产前筛查与诊断相关的超声影像学新技术蓬勃发展,包括三维容积超声技术、微血流成像技术、弹性成像技术等。超声在胎儿生长评估和异常生长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超声监测包括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等血管多普勒超声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复杂性双胎产前超声检查包括对双胎绒毛膜性判断、复杂性双胎规范化检查、诊断和分型等。超声介入技术是对胎儿施行宫内治疗的媒介,涉及的胎儿治疗包括经羊膜腔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笔者拟就胎儿医学平台搭建中,超声影像学的价值及其最新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甲状旁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17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117例甲状旁腺正常的受检者的甲状旁腺影像特征资料。结果甲状旁腺正常的受检者下组的检出率为61.5%(72/117),显著高于上组的17.9%(2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PHPT和17例SHPT的患者分别检出14枚和51枚甲状旁腺。正常甲状旁腺、PHPT、SHPT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流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正常甲状旁腺,其下组检出率较上组检出率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甲状旁腺呈低回声、血供相对丰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40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检查,观察组行多层螺旋 CT检查( MSCT),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描述,并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7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通过影响检查与分析,可以比较良好的对原发性肝脏神经细胞分泌癌进行判断,对患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结论熟悉FNH的CT、MR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诊断率。
简介:目的总结肝脏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的超声、CT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Gd-EOB-DTPA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S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患者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12日。影像学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密度或信号、强化特征、继发表现。记录手术治疗情况、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示右半肝s7段探及范围约24mm×19m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动脉相迅速增强。腹部CT检查:平扫期右半肝团块状稍低密度影,CT值为34-64HU,边界清楚,邻近肝脏包膜无明显外凸。CT增强检查动脉期示包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肝右动脉后上段分支走行;门静脉期包块持续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肝实质,CT值为77-102HU;平衡期包块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为41-98HU。动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内可见增粗血管影走行;门静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与肝右静脉、下腔静脉毗邻,邻近肝右静脉受压移位改变。Gd-EOB-DTPAMRI检查:右半肝稍长T。、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脂质成分及出血、钙化。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平衡期强化减低;肝胆期呈低信号,包块与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毗邻,肝右静脉呈受压移位表现,肝脏未见明显肝硬化结节表现。完善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的MS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21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6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单发1例,其余5例均为多发,2例病灶周围伴有子灶形成。3例肝内病灶平扫表现为边界尚清,3例病灶平扫表现为边界稍模糊,3例MRI上肿瘤表现为长Tl稍长T2信号,DWI均为高信号;3例病灶中央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坏死区。4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2例患者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周边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门脉期实性病变强化幅度增加,延迟期强化幅度略减低,其中1例门脉期强化范围略增加。4例延迟期见假包膜征。6例患者病灶周围肝内血管受压移位,无癌栓形成。2例见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其余4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1例患者糖类抗原CA199增高,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增高。结论:MSCT及MRI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确诊仍需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