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例25岁女性患者因乳腺结节自行口服乳癖散结胶囊4粒(0.55 g/粒)、3次/d和香芍颗粒1袋(4 g/袋)、3次/d。2个月后出现尿黄、皮肤瘙痒、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 33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17 U/L,碱性磷酸酶(ALP)164 U/L,总胆红素(TBil)88 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27 U/L。考虑为乳癖散结胶囊和香芍颗粒导致的肝损伤。停用上述药物,予以保肝、利胆治疗。3周后,患者前述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ALT 106 U/L、AST 88 U/L、ALP 88 U/L、TBil 13 μmol/L、γ-GT 32 U/L。1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的肝损伤很可能与乳癖散结胶囊和香芍颗粒中的柴胡成分和乳癖散结胶囊中的夏枯草成分有关。
简介:摘要:颗粒阻尼技术作为新型减振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颗粒阻尼减振效果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合了离散元EDEM软件分析了颗立填充率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最优参数。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临床龙胆泻肝汤使用病例的阐述,揭示中医辩证施治的灵魂,增强对“异病同治”、“一方治百病”的理解,对临床所现的肝胆湿热郁结、阴不虚症的辩证治疗具有提示和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传染病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前各项指标基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门静脉内径(diameter of portal vein,Dpv)、脾静脉内径(diameter of splenic vein,Dsv)、内皮素1、一氧化氮、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A)、APRI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ALT(51.60±15.97)U/L、AST(62.65±26.28)U/L、尿素氮(10.25±1.65)mmol/L、肌酐(78.54±14.09)μmol/L、Dpv(10.20±1.10)mm、Dsv(8.08±0.68)mm、内皮素1(31.93±6.35)ng/L、一氧化氮(41.38±8.06)μg/L、GLA(69.54±12.14)mg/L、APRI 3.14±1.35明显低于对照组[(97.49±30.87)U/L、(96.03±25.63)U/L、(17.49±2.55)mmol/L、(116.43±22.77)μmol/L、(13.42±1.26)mm、(10.44±0.83)mm、(44.34±11.88)ng/L、(63.47±15.50)μg/L、(107.11±25.29)mg/L、5.91±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3、7.87、20.64、12.26、16.62、18.99、7.98、10.96、11.60、10.23,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门静脉血流速度(portal vein velocity,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elocity of splenic vein blood flow,Vsv)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3);组间比较,观察组白蛋白(39.42±7.35)/L、Vpv(25.72±4.06)cm/s、Vsv(24.22±6.15)cm/s明显高于对照组[(34.66±7.95)g/L、(19.38±3.46)cm/s、(19.54±5.88)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1、10.28、4.7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72/75)与86.67%(65/75),χ2=4.13,P=0.042]、HBV DNA转阴率[76.00%(57/75)与58.67%(44/75),χ2=5.12,P=0.024]、HBeAg转阴率[50.67%(38/75)与30.67%(23/75),χ2=6.22,P=0.013]、HBeAg/HBeAb血清转换[28.00%(21/75)与13.33%(10/75),χ2=4.92,P=0.02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转阴率[8.00%(6/75)与5.33%(4/75),χ2=0.43,P=0.513]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改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增加血管活性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载量、HBV复制,降低APRI、TLR-4、TGF-β1水平,提高机体免疫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为拓展芪胶升白胶囊在临床的应用,探究其保肝护肝效果。方法:90只小白鼠分成健康对照组、护肝片组、病理模型组、胶囊组,采用不同的饲喂方法,饲养7d后处死小白鼠,计算肝体指数,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CCl4小鼠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胶囊组有助于降低肝体指数,SOD活性与GSH含量更高,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SH-ST含量明显降低(P<0.05),胶囊高、低剂量组GSH-S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有保肝、护肝的功效,可以尝试用其治疗部分肝病。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两种不同获取微细脂肪颗粒的方法,探讨不同方法获得微细脂肪颗粒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5例女性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26.2岁)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分别通过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和脂肪颗粒进行比较。通过细胞活性、流式分析、组织染色等方式比较各组脂肪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组分等指标。结果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的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均可通过OT针头。活细胞染色发现两种方法获取脂肪中均存在活性细胞,而乳糜脂肪中未见。流式细胞分析中,CD90漂浮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48)。结论经漂浮法或过滤法处理可获得微细脂肪颗粒,既保留组织完整性和细胞活性,又可实现细针注射与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因复发性肝母细胞瘤施行再次肝切除手术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26.5个月(5~87个月),复发距初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再次肝切除时间为(5.0±1.4)h,术中出血量50~3 200 ml。获得R0切除10例,R1切除3例;R2切除3例。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儿总生存率为62.5%。本研究结果表明,再次肝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儿童肝母细胞瘤,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其适应证,且应联合规范的系统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