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血管活性药的管理,保证血管活性药用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8例血管活性药输注护理不良事件,制定出护理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血管活性药的管理,大大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加强血管活性药的管理,可有效保证血管活性药用药安全。

  • 标签: 血管活性药 输注 用药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多种药物逐渐被研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得到临床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临床上仍旧缺乏系统的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规范标准。对此,本文主要分析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

  • 标签: 输注 血管活性药物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技巧和效果。方法:针对80名患有急性心衰的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药物+美洛托尔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心率情况、并发症出现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衰的病人采用常规药物+美洛托尔予以治疗,可更好的缓解病人的血压,改善心率,并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血管活性药物 血压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作者在竹叶黄酮(EOB—f)与心脑血管药理相关的研究进展。1)动物模型研究表明,EOB—f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降低动脉硬化危险;2)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表明,EOB-f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TG含量,显著提高血清中HDL—C含量,均优于银杏黄酮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3)体外模拟体系的试验表明,EOB—f2能显著抑制由AAPH诱导的脂质体过氧化,防止Cu^++中介的人类血清LDL—C的氧化;4)最新的药理研究表明,EOB—f能有效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缩小心梗范围;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凝血过程;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竹叶黄酮具有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巨大潜力。

  • 标签: 竹叶黄酮 活性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 Cu^++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药物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对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通过外周静脉泵入,另一组通过深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反应。结果:深静脉泵入组患者的血管反应时间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对改善患者血管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相较于外周泵入的用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更小,更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活性药 外周泵入 深静脉 血管影响
  • 简介:摘要麻醉中应用血管扩张药的目的及并发症麻醉期间应用血管扩张药主要是调控血压,防止血压过度升高。在单肺通气时,HPV对防止发生低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麻醉中麻醉药和其他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这一机制。大多数血管扩张药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和钙通道阻滞剂抑制HPV,因此可以增加流到非通气侧肺的血流量。

  • 标签: 麻醉 血管活性药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后,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短效和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同肝动脉栓塞术肝内减瘤控制功能性肿瘤激素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显著获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减瘤治疗
  • 简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庙,也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D1细胞,可分为良性、恶性。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胰腺血管活性肠肽,常引起大量水样腹泻、严重低血钾、胃酸缺乏或过少,称为水泻伴低血钾、胃酸缺乏综合征,又称为Verner—Morrison综合征。2008年3月15日,

  • 标签: 胰腺 血管活性肠肽瘤 护理
  • 简介:脓毒症休克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经充分液体复苏后其低血压状态仍无法纠正,是脓毒症进展中的危重类型。研究表明,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维持较高水平血压并不比保持较低水平血压对患者预后有明显改善效果。因此,血压维持在何种水平,如何选择升压药物,是脓毒症休克治疗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及脓毒症休克现行治疗方案对升压药物的合理选择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麻醉中血管活性药并发症防治。方法配合手术治疗中的药物使用并对并发症进行防治。结论大多数血管扩张药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和钙通道阻滞剂抑制HPV,因此可以增加流到非通气侧肺的血流量。在实验室试验中,卤代吸入麻醉药也能抑制HPV。然而在临床挥发性麻醉药物(大约1MAC)并不能进一步减少动脉血氧合,与之相比,静脉麻醉药也不能增加对HPV抑制。

  • 标签: 麻醉中血管活性药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及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研究组经深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比对两组收缩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3 min、5 min收缩压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 血管活性药 泵入 血管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有关于天然药物对脑溢血、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中药研究领域被受关注的问题,其中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机制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动向。其中可靠性较高的药效有强心、调节血管舒缩、抗心律失常等,本文根据各种活性成分的作用进行分类讨论,明确各药物作用机理的形成,为临床上天然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范围内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天然药物 心脑血管 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 简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问世以来,对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无疑起了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就感染性休克微循环障碍各期、特别是微血管扩张期(即淤血性缺氧期;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如何运用血管活性药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就此从微循环障碍理论本身谈了一些初浅认识以期斧正。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 微循环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微量泵针筒更换的方法。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双泵更换法,对照组使用单泵更换法,比较两种更换方法操作所需的时间及患者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到1秒的时间即可完成药物的更换,对照组需要10秒的时间才能完成注射器的更换;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波动的严重程度和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使用双泵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避免了因更换药物而造成药物的间断,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在更换注射器时不易出现较大幅度的血压波动,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泵针筒 更换方法 血压
  • 简介:我科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硝普钠、多巴胺、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具有造成病人伤害的最高风险,容易引起病人的血压、心率的波动,影响末梢循环,药物外渗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我科采用注射泵或输液泵准确、均匀、持续地泵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动态监测血压和进行心电监测,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正确处理回血,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血管活植药物 心率 护理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8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1期组(19例)和2期组(67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定性检测大便肠道病毒71型(EV71)-RNA。结果2期组EV71-RNA阳性率明显高于1期组(P〈0.05);2期组血清IgG、IgA、IgM、补体C3水平高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低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B细胞比例高于1期组(P〈0.05);2期组CD4+/CD8+比值低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低于1期组(P〈0.05)。86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分别r=0.533、0.532,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可能是反映手足口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

  • 标签: 血管活性肠肽 手足口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摘要:血管活性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救常用药物,具有一定的药物特殊性,研究发现,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便可改变患者心率或者血压水平变化,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到规范化使用,必须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精准、微量、匀速使用,药物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起效,此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范化护理要求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水平变化,本研究就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规范化护理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 标签: 心血管 活性药物 规范人群
  • 简介:摘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是调节血压和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有两类:血管收缩剂和血管舒张剂,其中血管收缩剂如儿茶酚乙胺和α受体激动剂如果外渗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血栓性静脉炎。因此,通常选择相对笔直、容易固定和可观察的血管来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最好使用中心静脉注射,并在注射过程中警惕任何局部皮肤的异常情况,如若在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下,临床护士必须能够实施紧急护理程序,以尽量减少药物外渗对病人的伤害。本文主要讨论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发生时的管理、预防和正确处理方式,并为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渗伤口治疗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外渗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