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采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制定防护措施保护血站护士,避免采血时给护士带来的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伤害,如采血过程中针头刺伤、皮肤接触等,通过改善采血环境来保障采血护士的安全以及血液样本的质量。

  • 标签: 血站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在医院肝胆外科中从事护理工作的50名护士,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胆外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引发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锐器伤、皮肤暴露、护士独立值班。职业暴露操作不当环节包括拔针及拔针后、动静脉穿刺、针头回套、分离针头及整理用物。结论:通过规范、全面及系统的对肝胆外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相关知识培训,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明显减少,确保护士的人身安全。

  • 标签: 肝胆外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调取感染科2019年的85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对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对应的预防对策。结果:职业暴露因素主要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 和心理4方面,需要积极做好防护措施。结论:为了帮助护理人员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建议定期对职业暴露时间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防护对策。

  • 标签: 感染科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现回顾性调查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与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时间内出现的职业暴露事件及防护对策。结果:经数据分析,锐器伤、病原微生物致感染率居多(占32.5%)(P < 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规范操作行为,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和防护对策,是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关键。

  • 标签: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分娩室助产士30名,都为女性,对30例助产士予以问卷调查,分析过去12个月内的个人防护情况,问卷评估根据存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方法,对干预前后助产士危险因素防护效果予以统计。结果 干预后助产士锐器损伤、血源性疾病感染、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33%、10%、6.67%,明显低于干预前的33.33%、43.33%、90%(P

  • 标签: 分娩室 助产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工作的感染科护士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工作内容,观察组进行对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实施分析并给予改正。统计两组护士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以及职业安全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护士对职业暴露危害情况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从事采血工作的42名护士,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类型依次为针头刺伤、接触感染血液、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分别占比47.62%、38.1%、14.29%。42名护士中,出现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护士年龄为30岁以下、工作时间为5年及以下、工作时段为白班、科室为门诊科室。结论:医院的采血护士容易出现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工作时间、工作时段、科室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机率。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针头刺伤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且根据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选择观察急诊科护士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安全事件2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采取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果:对28件急诊科护士护理不安全事件引起原因统计,高风险操作因素占比75.00%,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素占比14.28%,心理因素占比10.71%,(x2=13.278,p=0.035),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多种,需要根据不同因素采取防护措施,以此来保证护士护理安全。

  • 标签: 危险因素 急诊科 职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设计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性。方法:以32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任意16名作为对照组,剩余16名作为观察组。针对对照组进行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并设计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一段时间之后表现出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工作安全性以及工作满意度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职业暴露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探析。方法 自2020年度1月至2021年度1月选择26例急诊科工作护理人员进行调研,总结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护对策。结果 2020年度1月至2021年度1月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26名,通过总结得分,共发生291次职业暴露危害。结论 急诊科护理工作较为特殊,时刻面临床着意外伤害的风险,而利器损伤,化学试剂损害,物理损害为职业暴露主要危险因素,我科室根据护理人员实际情况展开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护知晓程度,强化其意识,为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发生率打好基础。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因素。方法:选取30例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6例)和观察组(n=14例)。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因素情况,并予以两组相应的管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预防知识测评以及预防行为知识测评得分情况。结果: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可知;物理因素汇总紫外线高温照射以及化学因素中的毒腐蚀化学消毒剂先占比因素较高,分别为40.00%、20.00%(P<0.05);两组护理质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预防知识测评得分、预防行为知识测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分析原因中,采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避免不良原因,提升知识测评以及预防行为知识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 职业暴露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8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A组(选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与B组(选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职业暴露因素分析+防护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科临床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并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方法、主动报告的方式,调查我院感染科2016—2021年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6—2021年我院感染科共发生54例临床护士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98%。结论  临床护士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尤其是在开展侵入性操作时,应加强培训工作,对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进行不断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处理和干预,让感染危险能有效降低。

  • 标签: 临床护士 职业暴露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医务人员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时间、人员类型、暴露环节、科室、暴露源、暴露方式以及暴露部位均属于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工作时间≤5年,护理人员,拔针注射,针刺伤等均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止职业危害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011至2019年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9.37%(299/431);工龄0~4年的医务人员占63.57%(274/43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场所主要在病房[占47.56%(205/431)];职业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占91.65%(395/431)];职业暴露科室以外科为主[占17.87%(77/431)];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37.12%(160/431)],其次为梅毒螺旋体[占20.19%(87/431)]。不同职业岗位的暴露场所、血源性暴露源、暴露操作环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3、43.585、126.726,P<0.01);暴露后的处理方式(挤血、冲洗、消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6、31.963、14.216,P<0.0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监管,完善上报、监测和随访制度实现信息化,做好风险管控,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干预对策 统计分析
  • 简介:摘 要:医院中消毒供应中心作为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所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的清洗、回收、消毒、灭菌和发放等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对各种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难免会接触到不同类型已经被污染的医疗物品,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若自身防护意识不足,很容易产生职业危害"。针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因素,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并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实施和开展。医院也要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尽可能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有力地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中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探讨,找出其中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54名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实验,并抽取336件医疗事件进行分析,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27名护理人员与168例医疗事件,前者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对比两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数据所得,在加强防护后,观察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为4.76%远少于对照组的4.76%(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护理而言,加强防护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为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急诊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职业暴露在供应室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6月开展循证护理,选取2020年12月~2020年5~的100例相关数据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1月的100例相关数据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为2.00%,参照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为9.00,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职业暴露 消毒供应室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职业暴露职业安全防护状况的情况。方法:在2018一2020年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其职业暴露职业安全防护状况,总结职业暴露数据,并对存在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放射、介入、感染科工作的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相对较高,因X射线辐射剂量较高,对危急人们的身体健康。感染科工作人员往往在不了解患者实际病情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进而使感染率增加。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政策执行力度,降低整体暴露率,严格依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操作,使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概率降低。并拟定针对性管理体系,预防职业暴露情况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 标签: 某医院 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防护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56名血站采血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经调查研究,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主要为外伤暴露、接触暴露、医疗废物、空气悬浮颗粒等。结论 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较多,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升职业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