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院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监测分析院内感染病人与易感因素,以便加强对临床科室住院病人感染病原菌的监控,并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进行有效干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的11862例住院病人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268例,感染率2.26%,血液内科、肾内科、其它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居前三位,268例医院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为75%。结论通过长期监控分析,认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宣教、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树立良好的无菌意识、重视规范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3—2005年深圳市某医院全部医院感染病例,采用月份移动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方法确定月份正常值,以正常值的上限作为2006年医院感染病例预警指标。结果2003—2005年该医院共有100138例病人出院,其中发生医院感染5449例,平均感染发生率为5.44%。全院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最高的科室是ICU科为72.79%,最低的是妇产科为1.28%。全院共发生漏报311例,平均漏报率为5.71%,以妇产科最高为20.43%,儿科最低为0.75%。5874次感染部位统计中,感染部位最多的是下呼吸道占35.50%,其次是上呼吸道占23.20%,最低的是中枢神经占0.70%。各月份预警值不同,最大预警值为167例,在7月,最小值为127例,在2月。结论该医院医院感染病例平均发生率及漏报率均低于三甲医院的控制水平。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ICU,高发部位是下呼吸道。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8月—2012年7月某肿瘤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肿瘤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53%(2060/134389),各年度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957例,46.46%),其次为血液(322例,15.63%)和腹、盆腔(289例,14.03%)。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50株,16.16%)、金黄色葡萄球菌(216株,9.97%)、肺炎克雷伯菌(212株,9.79%)、大肠埃希菌(209株,9.65%)和白假丝酵母菌(141株,6.5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敏感率高。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G-菌,经验性治疗时,推荐碳青霉烯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2年6月20日800-6月21日8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315例,发生医院感染1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3.5%。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为ICU(50%)、神经外科(10.3%)、泌尿外科(6.7%)和普外科(6.7%)。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63.6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捷有效,可发现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