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场抢救和护理方法,以缩短总救护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近一个月以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在病情评估时间、出诊到达现场时间、胸痛症状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对照组略差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救护时间更短,争分夺秒,赢得了抢救时机,抢救的成功率更高,从而降低心源性猝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对150例患者利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进行研究与分析,所有患者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入院。其中75例患者需要按照常规性的方式进行护理,并称之为对照组,其余患者(研究组)则要在原有基础上配合使用综合性的急救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研究组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仍为研究组患者(96.00%)优于对照组(8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当中,可起到全面提升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的作用,是缩短治疗周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98例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情况;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30.61%,且观察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7.96%高于对照组89.80%(P<0.05),结论: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发心肌梗死分为再发组(32例)和非再发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stics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再发组和再发组患者的年龄、伴发高血压和高血糖、饮酒史、吸烟史、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病变支数、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后心绞痛、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再发组和再发组患者的性别、伴发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家族遗传史、心率、栓塞血管分类、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伴发高血压、术前Killip分级>Ⅰ级、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好的服药依从性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龄、伴发高血压、术前Killip分级>Ⅰ级、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达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急诊科收录的13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31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6例,对照组65例,分析研究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抢救成功,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人数为23人,并发症发生率为35.38%,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8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χ2=9.8110,P=0.0017;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的区别,其中对照组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在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的安抚患者的心情,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