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是"生命化"批评,生命化文评以文气说为中心。文气说认为艺术主体的精神内蕴与文学作品的风格相表里。文气说铸造的美学范畴来自人物品藻,而人物品藻用今天的观念看就是以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审美。这种审美实际包含着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心的美育观念。而这种人格精神的提升与修养就是中国美学的工夫论,工夫论认为艺术的审美体验与作家的性情特征相关,不同的审美境界可以看作是以气的工夫修养为境界的人格生命不同向度的呈现。从工夫论来看,中国文艺批评中的审美范畴既是对审美对象的描述,也是对艺术家的精神境界的描述。中国文评的审美范畴是人生境界与艺术创造结合的产物,而非像西方的美学范畴那样,仅仅是作为审美的现象出现的。而从艺术家精神的审美修养来衡量,诸多的美学范畴可以归约为气韵、风骨、雄浑这三种。
简介:蔡元培关于美育促进人生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审美教育”概念最早的提出者席勒也已经论及美育与人生的关系,只是说得不是很直接而已。在孔子那里,美育乃是成就人生的主要途径之一。朱熹则把美育与塑造完满心灵、构建美好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王阳明则更重视美育的“化育”即心灵潜移默化的特殊方式,在他的思想中,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人熏陶感染,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地成长。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美育的论著,但是他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看成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这一点,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审美教育的理论根基。总而言之,美育的途径,是每个人成就、提升、发展自我的必然途径。
简介: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简介:自主性是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主体性的自然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主性是主体性的根基、泉源,也是主体性的抓手。华中师范大学王坤庆教授曾在《主体教育论——新世纪教育哲学的聚焦点》一文中强调指出:“自主性是主体权利的一种认可。一个人只有在认识了自我选择的权利并合理地利用这种权利的时候,他才具有了自主性,他才能够不受命运的摆布、他人的支配而对自己负责。可以说,主体的自主性是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正主体地位的一种证明。”学者张天宝也认为:“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没有自主l生,也就无从谈起主体性。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所以更适合从自主性培养人手。
简介: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
简介:摘要运用接受美学改变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适应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运用接受美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受益;发扬民主教学,实现趣味与分歧同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接受美学注重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作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通过阅读、感悟,促成学生语言的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运用新颖而实用的阅读方法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