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经鼻蝶窦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经蝶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0具已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腔分为中间腔、旁中间腔及外侧腔5部分.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结论内窥镜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可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
简介: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气道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道湿化、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道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气道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道的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多,易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道的湿化,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气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气(气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呼吸机湿化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化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气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简介:目的:评价经纤维胃镜放置鼻-肠饲养管实施持续肠内营养对ICU危重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ICU内15例不能进食且有胃动力障碍的危重患者应用纤维胃镜在床边将鼻-肠饲养管放置到十二指肠水平部或以远,以微电脑输注泵控制下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实施前后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记数、肝肾功能、血糖和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5例危重患者经纤维胃镜放置鼻-肠饲养管成功率100%.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肠内营养实施前明显升高而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未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及感染与代谢并发症.结论:ICU危重患者经纤维胃镜放置鼻-肠饲养管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简介: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我科定期随访的480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随访时间6~42个月。结果在有效病例中,术后未进行定期鼻内镜复查52例,未进行术前围手术期处理40例,有前期手术史22例,炎症病变广和/或重18例,术者熟练度不足15例,解剖结构变异12例;在无效病例中,术后未进行定期鼻内镜复查24例,未进行术前围手术期处理18例,有前期手术史10例,炎症病变广和/或重10例,术者熟练度不足5例,解剖结构变异4例。结论影响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很多,应高度重视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鼻内镜复查及术前围手术期的处理,重视术前仔细读鼻窦CT片及鼻内镜检查,重视术中仔细熟练操作,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尽量保留正常鼻腔鼻窦黏膜,对变应性鼻炎伴和/或鼻息肉患者更应进行长期随访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