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Bismuth-Corlette I/II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78例I/II型HCCA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TBD治疗,设为PTBD组;36例患者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设为ENBD组。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独立t检验;引流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进行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BD组引流操作成功率85.7%(36/42)显著高于ENBD组63.9%(23/3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A、TB、ALP和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TBD组术后并发症率9.5%显著低于ENBD组27.8%(P=0.036);PTBD组5年生存率21.4%、平均生存时间(3.5±1.7)年;显著高于ENBD组5.6%(2.4±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TBD治疗I/II期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二级防护下和常规无菌操作下急诊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成功率、病人在室时间和术后2周医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完成急诊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43例。其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二级防护下完成了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范围在42~79岁,平均年龄为76.3岁。常规无菌操作下完成了36例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龄范围在40~92岁,平均年龄为73.7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病人在室时间和术后2周医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6例患者中,35例顺利完成穿刺,观察组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对照组平均在室时间64.2 min,观察组平均在室时间为60.0 min。术后2周7例患者及参与的医务人员均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科学防护下不增加医患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手术风险,可使病人获得最大收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47例妊娠合并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守治疗19例(保守组),采用PTGBD治疗28例(PTGBD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估,并检测血淀粉酶、白细胞和总胆红素,记录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血淀粉酶、白细胞、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保守组:(5.9 ± 1.9)分比(7.2 ± 1.3)分、(736.8 ± 64.2)U/L比(969.2 ± 124.3)U/L、(10.3 ± 1.4)× 109/L比(14.7 ± 2.1)× 109/L和(55.3 ± 9.5)mmol/L比(67.1 ± 10.2)mmol/L;PTGBD组:(4.1 ± 1.7)分比(7.0 ± 1.2)分、(465.5 ± 77.9)U/L比(1 001.8 ± 112.5)U/L、(8.4 ± 2.2)× 109/L比(13.5 ± 2.6)× 109/L和(38.4 ± 10.6)mmol/L比(73.7 ± 12.5)mmol/L],且PTGBD组各指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经过治疗,5例病情恶化母婴死亡,1例胎儿出生后死亡。PTGBD组3例病情恶化母婴死亡,1例胎儿出生后死亡。PTGBD组孕妇治愈率和胎儿存活率均明显高于保守组[89.3%(25/28)比14/19和85.7%(24/28)比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ABP患者中,早期行PTGB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期经皮经肝胆道造瘘胆道镜取石术(PTCSL-OBF)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16~84岁。所有患者行PTCSL-OBF。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特殊病例介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再现情况、结石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5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TCSL-OBF。59例患者中,建立单条窦道48例,2条窦道8例,3条窦道2例,4条窦道1例。59例患者共行106次胆道镜取石术,其中取石1次20例,取石2次31例,取石3次8例。59例患者中,14例术后有结石残留,45例取尽结石,结石取尽率为76.3%(45/59)。5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3~88 d)。59例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1/59)。14例次并发症中,胸腔积液合并感染4例次,肝脓肿2例次,腹腔积液2例次,术中低血压感染性休克2例次,出血2例次,结肠穿孔1例次,胆汁漏1例次。所有患者并发症予以穿刺引流、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2)随访情况: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59例患者中,9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5.3%(9/59),17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8.8%(17/59)。45例取尽结石患者中,6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3.3%(6/45),14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31.1%(14/45)。14例术后有结石残留患者中,3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21.4%(3/14),3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1.4%(3/14)。随访期间,59例患者中,7例死亡,其中2例死亡原因为胆道肿瘤,5例为肝硬化失代偿。(3)特殊病例介绍:5例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3例取尽结石(2例术后原有症状未改善,仍反复发生胆管炎);2例均取石1次,因严重肝硬化伴大量腹腔积液,未行二次取石。结论PTCSL-OBF可用于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但应掌握适应证,注意技术环节,谨慎操作,并加强围术期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及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TG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 128例老年及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4例。对照组实施胆囊造瘘术,观察组实施 PTGD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 IL-6、 TNF-α水平、 CRP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 IL-6、 TNF-α水平、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13%低于对照组的 14.06%, P< 0.05。结论:在老年及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 PTGD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132例行PTBD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BD引流管前端是否置入肠道内,将132例患者分为外引流组(n=81)和内外引流组(n=51)。对比两种引流方式的减黄效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41例,年龄18~85岁。与术前相比,外引流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190.2±41.8) μmol/L比(294.9±38.3)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55.4±30.9) μmol/L比(242.1±39.6) μmol/L]以及内外引流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179.3±37.1) μmol/L比(288.1±35.4) μmol/L]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47.7±32.5) μmol/L比(233.7±36.1) μmol/L]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外引流组患者再次手术调管、重新置管或双侧置管[15.6%(8/51)比3.7%(3/81)]、胆道感染[50.9%(26/51)比27.1%(22/8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引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率相比,内外引流组高于外引流组[7.8%(4/51)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道来源细菌为两组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细菌。内外引流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外引流组[(34 928.0±3 693.0)元比(29 360.0±3 219.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BD外引流术和内外引流术都能迅速有效的缓解黄疸症状,两者引流效果相当。
简介:摘 要 :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后护理相关问题;方法:随机选取 78 例患有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对其进行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结果: 78 例患者接受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 4 例患者出现引流管渗透、 6 例患者出现血性胆汁、 7 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结论:患有阻塞性黄疸疾病的患者在接受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时极易发生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认真护理,以取得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 : 目的 :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中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实施分析。 方法 : 研究在 2016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开展,研究患者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抽取,共抽取患者 30 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来开展分组,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联合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单一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 结果 : 联合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优于单一组, p < 0.05 。 结论 :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中合理采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胰腺包裹性坏死开窗引流术失败的患者,术中及时行补救措施(经胃于囊腔内置入鼻-胰引流管),最终实现囊肿引流,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硬质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道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PTOBF取石手术的肝胆管结石94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成功后,直接扩张窦道至14F,应用硬质胆管镜经鞘管进入胆管取石,观察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窦道扩张成功比,结石残留率,术中出血量,结石复发率等。结果94例患者共行经皮肝胆管穿刺122例次,总穿刺成功率100%;扩张/穿刺成功率97.5%(119/122),术中出血量20(10,30) 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6%(9/94),术后结石残留率13.8%(13/94),结石复发率14.9%(14/94)。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在PTOBF取石手术中的靶胆管穿刺、窦道扩张、硬质胆道镜取石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为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什邡市人民医院行PTCS治疗的26例消化道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TCS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例术中扩张瘘管时误操作导致瘘管断裂后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11.54%(3/26)。23例手术成功,成功率88.46%(23/26),其中1次取净结石9例(39.13%),2次6例(26.09%),3次6例(26.09%),4次2例(8.70%)。术后患者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41(19.03±4.06)个月,结石复发率为26.92%(7/26),再次行PTCS取石治疗,随访期间未再次复发。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3/26),其中1例术中胆道壁损伤后大量出血,2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后好转。结论PTCS是治疗消化道重建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经一侧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3)。参照组予以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实验组使用经一侧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症状恢复率是96.97%,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1.82%,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参照组发生5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经一侧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出现者3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8%。经并发症对症护理后,34例治愈,2例患者因胆道感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的影响而死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胆道感染、胆汁漏、胆道出血、导管堵塞和脱位等问题,患者整体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包裹性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部分包裹性坏死可逐渐增大,究其原因,主要与胰漏有关。本研究通过经皮肾镜清创联合经胃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患者1例,该方法类似于内镜超声下坏死组织清除及内镜下内引流术,但无需昂贵医疗设备、操作简单、效率高。目前尚无报道将经胃PCD联合经皮肾镜清创术同时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的治疗,本病例报告拟为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2.7岁。依据治疗术式分为PTCSL组(n=76)和LD组(n=56),分别行相关手术。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以及术后1个月结石复发、慢性胆管炎、胆管积气。结果PTCSL组上腹部手术史、合并胆道感染比例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中64例患者一次性结石成功取净,9例因结石残留再次经窦道胆道镜取石,3例因穿刺失败中转为LD或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9.2%,14/73)。LD组一次性结石成功取净46例,8例因结石残留再次胆道镜取石(最终残留1例),2例因术中解剖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20.4%,11/54)。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最终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手术时间(156±60)min,明显短于LD组(2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慢性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CL组患者胆管积气发生率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L和LD一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特别适合有上腹部手术史、结石复发、胆道严重感染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胆汁色度卡与自我管理单的联合应用在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6例带有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管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53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引流管护理,出院前一天和出院后2周给予健康教育和延续性电话随访教育;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在出院前一天给予胆汁色度卡与自我管理单,在告知患者填写方法后,由患者出院后自行填写并在患者复查时进行收回。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汁色度卡与自我管理单在延续性护理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强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和延续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