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就诊于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的94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7 例。研究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2 组疼痛程度、Cobb 角、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功能障碍程度。结果2 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 角更低,椎体中线及前缘高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受损椎体高度和Cobb 角,缓解功能障碍,促进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与常规组(46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2~80(67.25±8.25)岁,常规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3~83(68.14±8.36)岁。常规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优良率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1,P=0.021),且试验组的优良率[86.96%(40/46)]高于常规组[67.39%(3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P=0.02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25.25±3.14)分比(20.2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4,P<0.001)。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10/46),试验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389,P=0.036)。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减轻腰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治疗中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以26人/组的规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伤椎改善情况及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伤椎较手术前比较,伤椎前端增高、伤椎压缩率及Cobb角均有改善,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手术前相比均有降低,且实验组分值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脊椎骨折患者伤椎的改善效果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在本院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系统中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86例,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43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另外43例患者设定为常规组。常规组按照腰椎压缩性骨折科室护理要求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术期综合护理,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产生的护理影响。结果: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差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接受PVP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发生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并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患者,在其围术期护理开展期间取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后所发挥的作用予以探究。 方法:入组80个OVCF并行PVP术病例,参照“双盲法”有关标准进行分组处理,共有两组,其一,为对照组,施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其二,为观察组,推行优质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的椎体功能指标、疼痛、焦虑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出院时的椎体功能、疼痛及焦虑情绪改善程度比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合计值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在OVCF患者的围PVP术期间施行优质护理模式可更好改善椎体功能,减轻疼痛与焦虑情绪,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人数为40例,共计病患人数为80例。参照组病患给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病患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患的评分低于参照组病患(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治疗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患的疼痛感,存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术后残留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单节段PKP治疗的221例OVF患者资料。男40例,女181例;年龄(69.6±8.2)岁。将患者按照术后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成两组,即残留痛组(VAS评分≥4分)和对照组(VAS评分<4分)。先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T值、体重指数、有无长期激素使用史、随访时间、病程、骨折节段、骨折压缩严重程度、有无合并椎体内裂隙征、有无累及中柱、有无腰背筋膜损伤、麻醉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是否与终板接触、骨水泥分布形态、骨水泥渗漏部位、椎体高度恢复值、术前cobb角和cobb角纠正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P<0.1的因素纳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变量。结果本研究中19例患者纳入残留痛组,202例患者则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P=0.059)、椎体内裂隙征(P=0.049)和腰背筋膜损伤(P<0.001)增加残留痛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背筋膜损伤是残留痛的危险因素(OR=6.127,95%CI: 2.240~16.755, P<0.001)。结论腰背筋膜损伤是PKP治疗OVF术后残留痛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时,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录入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共计7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组内各设置35名患者,并按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案,而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研究人员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证明了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一共60例,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表法,可分为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椎形态改善情况。结果: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矢状面Cobb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发挥突出作用效果,有利于伤椎形态改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判断具体效果。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合并脊柱骨折患者,通过分组,干预1组、2组分别采用传统保守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随后比较治疗效果、相关恢复指标以及椎体情况比对。结果:干预2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8.12±1.35d、13.54±1.35、20.37±2.30d,经比较,干预2组采用椎体成形术后情况明显改善(P<0.05)。干预2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0%优于干预1组,效果较好(P<0.05)。干预2组患者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优于干预1组,P均<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情况明显改善,疼痛改善同时并发症不断减少。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6例为此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19年9月~2021年9月。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n=33)、研究组(n=33),对照组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开展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穿刺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更短,且透视次数更少(P
简介:【摘要】目的:现探讨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脊椎外科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实施PVP和PKP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和疼痛情况以及Cobb’s角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对照组,伤椎高度恢复稍差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PVP和PKP运用于微创脊柱外科治疗中,所得到的治疗效果均值得肯定,但PVP易发生骨水泥渗漏,且费用更低,而PKP能更好恢复椎伤高度,但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更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间盘成形术(PVDP)治疗胸腰段严重压缩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s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PVDP治疗的26例胸腰段vsOVCF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77.9±5.2)岁;骨折部位:T11 9例,T12 13例,L1 7例,L2 2例;椎体高度丢失超过其原高度的2/3。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后凸角(LKA)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0,15)个月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2.9±0.7)、(2.2±0.7)分]、ODI(28.0%±4.8%、16.9%±4.0%)均较术前[(6.7±0.8)分、66.7%±6.0%]显著降低,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1 d继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的LKA(18.1°±4.1°、19.5°±4.4°)均较术前(32.0°±5.2°)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KA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DP治疗vsOVCF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腰椎退行性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实施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ectomy, 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确诊为早期DLS的80例病例,患者均于2021.05~2022.06期间就诊,将80例病例在研究前以双盲法分为甲乙组,对比时各纳入40例。乙组实施PTED,甲组实施开放性手术。对比手术情况及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经对甲乙组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及手术时间等做出比较统计,乙组均少于甲组(P<0.05)。经对甲乙组术后半年JOA、ODI评分做出比较统计,乙组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老年早期DLS实施PTED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恢复脊柱稳定和腰椎序列,可对腰椎功能加以改善,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可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其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3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将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40例)设定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患者(40例)设定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度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度,镇痛优势较大,且不良反应少,所以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