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肌筋膜刃针结合FM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行电针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行刃针结合F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分析评估以明确刃针结合FM治疗该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两组治疗的疼痛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实验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运动疗法应用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探究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将于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30例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作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大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选用常规推拿治疗,B组患者选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的OSW指数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B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评分下降更加显著,且B组患者的复发率也更低,P<0.05。结论:通过研究说明了运动疗法对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病发的几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腰背痛磁共振腰部背侧腰椎棘突后方肌筋膜异常水样信号发生特点和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因腰背痛就诊病人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出现肌筋膜异常信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0例中37例发现肌筋膜异常水样信号共计病灶48个。其中位于浅筋膜内18例,位于深筋膜内5例,浅深筋膜内同时存在14例。单发病灶21例,多发病灶16例。48个病变中形态呈长条状28个,片状18个,线状2个。条状信号长度和片状信号直径大于3cm36个,小于或等于3cm12个。病变信号均呈长Tl、长T2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影,边界较清楚。37例中并存终板炎2例、椎间盘突出14例、蛛网膜囊肿1例和陈旧性压缩骨折1例。对照检查30名健康志愿者于T1WI、T2WI及STIR序列均未见异常信号影,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腰背筋膜异常水样信号影好发于浅筋膜,STIR扫描更容易显示;2.腰背筋膜异常水样信号影是腰背痛的病理表现之一。3.腰背筋膜异常水样信号影是腰肌劳损的MRI表现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五步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的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穴位贴敷、威伐光治疗仪、火针五步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平均起效天数1.9天,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62%,平均起效天数3.2天。结论腰背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症”“腰痛”范畴,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五步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较单一针刺疗法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肌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肌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肌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