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形势下,在流行音乐、美国说唱音乐等多种现代音乐形式的冲击下,我国很多民族音乐文化逐渐衰退甚至消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粤语童谣也开始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消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教育者应承担传承和发扬优秀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然而最好的传承方法,就是粤语童谣进校园,激趣音乐课堂,让粤语童谣从小就植入学生脑海中,传承乡土资源,弘扬民族文化精神,自然而然地做到代代快乐相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从小就能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要善于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传承粤语童谣呢?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课题。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报告都分别提到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传统本土文化。生活工作在广东,最大的文化特点就是讲粤语,唱粤语童谣。我园身处在一个民俗非遗文化浓厚的地方,通过挖掘本土文化、推广本土文化,园内建立具有茶山本土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班本课程,开展粤语童谣等活动落实文化自信;其中,我园积极开展本土语言、传承粤语童谣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粤语童谣活动游戏化,践行文化自信。
简介:【摘要】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粤语童谣作为本土文化之一既是儿童传唱的歌谣,又是一种岭南文化的体现,更是岭南文化传承延续的途径之一。因此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必须落实在教育之上。好的童谣对幼儿的心灵起到一定的浸润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粤语童谣的文学形式比较独特,让幼儿从中既得到快乐,又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能力,粤语童谣对幼儿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塑造人格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熏陶民族语言美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中科学渗透粤语童谣,发挥其作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并将本土文化“粤语童谣”进驻幼儿的心田,从而学会感恩、交往、自我服务等,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文化!
简介:摘要:每个人的幼儿时期是创造思维开始萌芽和形成的时期,幼儿同时也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在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去想象、去表现及创造,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增强创造欲望。同时结合茶山本土文化的课程——粤语童谣,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简介:【摘要】:审美教育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潜能,它对提高国家的整体文化素养,尤其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粤语童谣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丰富的、富有地域性的文化,将其用作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幼儿的美育教育,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论文以粤语童谣为例,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实践和反思进行了论述。
简介:粤语童谣是广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岭南特色,它反映了广府人民的市井生活、地域习俗,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府人成长。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粤语童谣已经消失的越来越多,发扬和传承粤语童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合唱的越来越大众化,粤语童谣已逐渐被作曲家改编成合唱、流行rap等形式,如《月光光》《落雨大》等,这些童谣合唱在合唱比赛和各类表演中被广泛推广和运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粤语童谣改编的合唱曲目数量仍然甚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量粤语童谣正在流失。本文以《落雨大》为例,结合其音乐特点、创作手法、演唱特点、语言特色、表现技法、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寻其他粤语童谣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