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第六代”电影在制作发行方式、思维方式、表现方式和表现对象方面都与“第五代”呈现了迥然不同的风格,这一点很多论者都已经述及。在很多方面,“第六代”电影都已经怀疑和否定了“第五代”电影建立起来的范式。简单地说,“第五代”的范式是宏大的,理想化的,历史寓言式的,往往在精心构置的情景中建立起一个观念的视觉世界。而“第六代”则是在对琐碎的,日常的当代生活的表现中,背离了关于民族文化和历史这样的大的关注,而集中于小人物的现实经验和内心世界。“第五代”的叙事态度是严肃的,强大和不容置疑的,而“第六代”则常常是犹疑的,不确定的,如同贾璋柯所说:“叙述者本身就是一个疑惑者。”
简介: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至1993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回北京后开始了独立电影制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冬春的日子》(1993)、《扁担姑娘》(1996)、《极度寒冷》(1997)、《梦幻田园》(1999)、《17岁的单车》(2000)、《二弟》(2002)、《青红》(2005)以及即将杀青的《左右》。有人誉之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对导演王小帅来说,也是值得书写的一年。6月,他导演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年底,荣膺“2005亚洲之星”。此后《青红》在国内公演,也受到好评。本刊特委托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傅莹博士就独立电影艺术诸问题采访王小帅导演,整理出此篇访谈承,以飨读者。
简介:19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分化造成的社会重新分层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决定社会阶层的政治标准为经济标准所取代,市场经济结构决定并规划了新的社会结构,个体的经济地位决定着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阶级分化和阶级意识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新兴的权贵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正在成为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准则。而广大的市民、农民正堕入社会的最底层,成为这个社会经常忽略却又不得不时时注目的阶层,他们的存在和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否,同时也影响着权贵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990年代后期以来,对于底层民生的关注其实就是社会整体性的阶级意识的浮现,而文艺作品中所谓的底层意识、底层经验以及底层表述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具有自觉的阶级意识的文艺观。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阶级的字眼在当下中国的社会话语建构中讳莫如深,不得不以匿名性的话语表达加以掩饰,譬如以底层指代无产者,以下岗指代失业等等,甚至以性别、种族等其它话语形态遮蔽阶级话语的存在,但是“匿名”的状态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在社会重构过程中阶级问题的凸显,以及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