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叙事学理论已经走上后经典的发展道路,逐步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论,与多种学科和思潮结合起来,形成了“绘画叙事学”、“音乐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电影叙事学”等分支。叙事学与电影理论的结合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但“电影叙事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界对电影文本叙述者的定义和描述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以期对电影文本的叙述者提出一种可行的界说。
简介:摘要:《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塑造了封建腐朽社会下孔乙己这位读书人形象,历年来都入选初中语文教材。本文试从叙事学的原理出发,剖析作者《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叙述者选择,以期立足文本,获得深入理解,也为《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教学提供新的切入点。
简介:叙述者作为叙述信息的发送者,在原则上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但却存在这样一条悖论性的规律:叙述者越自限,叙述越精彩。叙述者的权威自限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叙述者自限的方式花样繁多,收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叙述者由全知转向自限的趋势,是伴随着现代意识的觉醒而发生的。中国禅宗早就发现,在传达真理方面"不说"是比"说"更有效的方式,禅宗公案中很少宣讲禅理,往往以棒打雷喝、沉默机锋传达佛理、启悟学人。
简介:<正>程德培在《受指与能指的双重角色》(《文艺研究》86年5期)一文中指出:我们如果撇开作家与作家的比较,而单独地比
简介:叙述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叙述者就是讲故事的人。与叙述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叙述视角,即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一般来说,创作者针对不同故事的叙述要求,会为叙述者寻找和确定相应的承担叙事任务的角色形象。纪录片的叙述者可以是故事内的人物,即当事人;也可以是故事外的人物,包括旁观者、目击者、相关权威人士等;还有那个无所不知的解说者或主持人。
简介: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评论家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造成这一持续热潮的原因除了作品表达的极具野性、吞噬生命本身的纯净爱情以及广博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因为其别具一格的叙述者策略。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对作品中的叙述者进行研究,探求作品的叙事魅力是很有意义的。
简介:摘要《疯狂动物城》的叙述者通过叙事的距离、节奏、情感色彩和价值判断不断标示其回顾性立场和视角,而在叙事过程中又频频诉诸全知叙事手段侵入故事中其它角色的视觉、听觉、心理感知,使叙事者身份分裂、可疑、指向不一,暗示其叙事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因此《疯狂动物城》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动画的精细、故事情节的巧思、政治隐喻的贴切,更在于其自然化“非自然叙事”的流畅性和娴熟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手法因其高度隐蔽性和欺骗性,在传播政治概念和文化倾向时具有高度的杀伤力,这是文化研究学者不得不认真对待和急切需要思考手段拆解的。
简介: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对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的划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库切多部作品的细读分析,充分展示其叙述的复杂性,并兼顾剖析叙述者与小说主题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简介:摘要叙述者的角度、立场和观点影响着叙述文本的格局。依据叙述者与故事及故事人物的距离关系,巴金文本中的叙述者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纯粹叙述者、介入型叙述者及人物型叙述者。
简介:《孔乙己》是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受鲁迅先生喜欢的作品。《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的意见相异甚至相反,它是鲁迅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叙述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而有趣的经典个案。
简介: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以第一人称手法讲述了主人公露西的经历,关于其叙述可靠性的问题,学界存在两种对立观点,本文从叙述者角色的边缘化和叙述时间差、文本层的缄默与含混,以及读者层的多样伦理回应等三个层面入手,将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结合,从作者动因、文本现象和读者的循环互动中探讨《维莱特》的"不可靠叙述"。
简介: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暮年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中国社会命运见证人之一的巴金先生,以40万自纸黑字,建立了一座纸上的"文革"博物馆——《随想录》,再现了曾经噩梦中的民族与鬼怪搏斗的场景。
简介: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说书人”与《汤姆·琼斯》中的叙述者在叙述特征上享有共同点,即以第一人称自称和拥有全知的叙事视角。文章运用日奈特有关叙述者"交际功能"理论,从叙述者与读者沟通的方式和程度两个方面着重剖析两者的差异,并试图从创作动机上探寻差异的根由。
简介:摘要:诗歌翻译需要译者精准地把握原诗中赖以传情的“情感开关”,进而顺应作者的“叙述意图”,再生甚至创造语言。本文通分析波兰诗人齐别根纽·赫伯特的一首诗歌《我思先生之离去的朋友们》中的后现代时空定位特征,详细阐述了这首英文版诗歌的汉译过程,明确了诗歌翻译是有章可循的一门手艺,关键需要译者明确并把握自己的“文化叙述者”身份。
简介:本文从叙述者角度出发,分析叙述者霍尔顿与名义听众之间的关系,剖析作品主题以及人物特点,表明霍尔顿想要与外界沟通的愿望.
简介:普拉东诺夫的《以太通道》采用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但又有着独特的叙述形式,其鲜明的叙述者形象构成普拉东诺夫小说的显著的叙述特征和叙述风格。小说的叙述者不只是全知全能的客观事实的陈述者,还是有着自己独立思维并加以表现的立体形象,他在知识与爱情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持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本文采用叙述学研究方法,通过叙述者的介入性评论分析小说的叙述者形象。
简介:宋元小说叙述者的"观点"和"声音"表达了新兴市民群体的意识形态。本文以"情爱"和"政治"为例分析了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在情爱故事的叙述中,叙述者既表达了一种公平交易的权利诉求,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性的爱情幻想;而在其政治性叙事中,对主流政治秩序的批判和反抗是其主要的特征,但也存在自我约束或逃避斗争等消极思想。
简介:小说叙述者与电影叙述者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虚拟人格,但电影叙述者更为复杂。在默片时代,电影叙述者有可能会现身发声,以电影解说员的身份叙述故事。作为具体存在的叙述者,电影解说员拥有全知全能的叙述权力,甚至能干预电影画面的运作,他的存在使得放映现场成为充满即兴表演与情感反馈的场所。电影解说员通过他的声音与表演将默片与戏剧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突显出来。通过对这一角色的重访与重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电影的多元存在与丰富形态。
简介:摘要Loveisafallacy描述了一个自大狂妄的大一法律新生重新改造女朋友,结果自食其果的讽刺故事。本文从这些词汇、短语、句子出发,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叙述者大男子主义的形象。
简介:思维风格在文体研究中指概念化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这个概念由Fowler提出,经过Leech&Short、Black、Bockting、Semino和Swindlehurst等人的发展完善,并由传统研究转向认知研究。传统研究注重概念化和言语表现,分析的重点是词汇、语法和及物性,而认知研究把概念化、认知和个体的心理联系起来,分析的对象扩展到隐喻、图示和概念整合等新的层面。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泄密的心》叙述者的一系列隐喻,发现其思维风格受到神经过敏的影响,始终摆脱不了焦虑和痛苦。认知分析确实深入到了个体的心理。
电影文本叙述者界说
《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
叙述者越自限,叙述越精彩
小说“叙述者”的多重性
纪录片的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分析
《呼啸山庄》的叙述者策略
《疯狂动物城》叙述者考辨
库切作品的叙述者和叙述声音分 析
论巴金短篇小说中的叙述者
也谈《孔乙己》中不可忽略的叙述者
《维莱特》的叙述者为何“不可靠”
李辉:不露声色的历史叙述者
“说书人”与《汤姆琼斯》中的叙述者
论长诗翻译者的“文化叙述者”身份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述者与名义听众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以太通道》叙述者形象分析
宋元小说叙述者的意识形态:情爱与政治
黑暗中的声音:作为叙述者的电影解说员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LoveIsaFallacy中叙述者的形象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泄密的心》叙述者的思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