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用于前牙移位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前牙移位病人(n=3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9人,前者采取正畸和牙周基础治疗,后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84.21%,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咀嚼功能: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6.32±2.1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76.15±3.7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咀嚼功能更高(P<0.05)。结论:前牙移位联用正畸和牙周基础疗法,病人的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咀嚼功能改善也更加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施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至前牙移位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待其牙周炎症获得控制后,均经针对性的正畸疗法对移位前牙进行治疗,且给予调与牙周护理等处理,消除损伤与炎症,重建咬合关系。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为期1~2年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均明显优于的治疗前,(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及清除颌创伤,提高牙列的美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病理性移位牙齿自发回位的病例,该病例按牙周炎新分类为Ⅳ期C级。疾病特点是患者存在明显的咬合紊乱并构成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种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治疗特点是针对内外病因,对咀嚼肌紊乱和干扰进行个性化干预治疗,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消除炎症,均衡咬合取代局部过大的咬合应力;牙槽骨再生阻断上颌窦的牙源性感染;恢复中性区平衡促进牙间隙的减小关闭和病理性移位牙齿的自发回位。该病例未进行拔牙或其他任何治疗,提示针对咬合开展个性化治疗可获得更全面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前牙移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16年3月,结束时间:2022年12月,参考对象从以上阶段内抽取,即:72例前牙移位患者,而后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牙周基础治疗、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分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水平,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骨钙素、骨保护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功能评分,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移位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减小上前牙和上唇的突度。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牙移位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牙周病患者共 40 例,根据随机抽样法选取实验组 20 例( 28 颗牙)、对照组 20 例( 25 颗牙)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正畸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牙周探诊深度( PD )、牙松动度( TM )和探诊出血率( BOP )。 结果 :研究得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PD 、 BOP 与 TM 均较治疗前降低, 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比较价值。 结论 :正畸联合纤维带固定保持治疗牙周病伴有松动牙移位可以有效降低 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率,改善牙松动度,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期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牙位置及缺牙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牙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牙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牙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牙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对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采用亚洲常规治疗联合正畸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以及治疗后3年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殆、前牙牙槽骨高度以及探诊出血率。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以及治疗后3年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殆以及探诊出血率均明显降低,前牙牙槽骨高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对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 60例(患牙 129颗)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施治前后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临床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临床附着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明显较低, P<0.05 ; 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I度松动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而 III度松动与治疗前相比所占比例显著降低 , P<0.05;治疗后牙槽骨吸收达根尖 1/3者所占比例明显降低,而到根颈 1/3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前牙覆牙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牙周治疗,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牙周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出血指数、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及前牙覆牙合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正畸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牙周炎症,恢复正常前牙覆牙合,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和美观,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